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Maxwe11  ›  全部回复第 1 页 / 共 14 页
回复总数  277
1  2  3  4  5  6  7  8  9  10 ... 14  
14 小时 28 分钟前
回复了 Maxwe11 创建的主题 健康 每年例行提醒:入秋换季给家里老人打流感+肺炎疫苗
@v1 虽然但是,总还是得有人做事嘛,话说之前做心理支持,确实还被集美们网暴过,很诡异很搞笑的缘由,“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特别具像化。

现在转行健康,也算是见过一些生离死别了,所以还是能争取就争取一下,尽量让更多人活着骂街,也比微笑看着这么多人送死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20 小时 57 分钟前
回复了 eb0c6551 创建的主题 宽带症候群 如何判断分流规则是否导致国内网站风控?
假期没在家,细节记不清了,我之前是不太嫌麻烦,像一些国内避不开的网站,用浏览器开发模式和路由器访问日志的方式,不定时收集一下访问时可能会遇到的域名列表,然后在 openclash 的覆写规则里做好指定分流规则,以提高访问速度和减少不必要的风控。

最早同步搭建了 adguard 时,就把规则更细化一点儿,比如百度系的指定 129 的 dns ,阿里系就 225 系,抖系就走 180 之类的,当然后面是发现因为内置广告流去不掉,就把 ad 撤掉了。
因为会员关系,以前出门总住万豪系,电影频道还挺喜欢的,虽然不一定真看,但是回去就喜欢打开电影频道当背景音,偶尔能刷到一些没听说过的小成本电影,但还挺有意思的
2 天前
回复了 gullitintanni 创建的主题 北京 在北京花 4500 租房,很奢侈么?
“奢侈”是一个相对的词汇,对于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条件,意义是不一样的。

15k 左右除去五险一金实际到手应该 10k 出头?

如果说实际家庭条件有限,甚至还需要帮扶,现金流极度重要,现在整体工作环境也不是很好,因为租房所付出的成本因而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没有转化成其他的预期收益,对于有实际负担的且需要符合主流价值观评价体系的人来说,那确实是稍微有些贵,就是贷款买房,我印象里商贷好像是建议还贷水平在月收入的一半以下,1/3 比较推荐的样子,从社会上的实际经验判断,1/3 左右的居住负担大概是对于普通人相对合理的水平。

如果说其他条件不变,节约出来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转化为其他的预期收益,算投入产出比就行了,房租多花 2k ,节约下来的时间精力哪怕就赚 2001 ,也赚 1 块,毕竟也说了环境感受不同。

自己觉得值,又没实际直接的负担,这个就无所谓,至于奢侈不奢侈,自己定义就行了。
1 、13 年+重度焦虑症+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最高持续过 5 年连续服药,也配合过多年心理咨询的叠加治疗;
2 、问题处理区分重要和紧急度,如果当前这个阶段焦虑抑郁严重,先配合吃药控制状态,如果服用过程中有部分副作用,记得及时复诊,可以调药;
3 、大部分基础副作用的表现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随着血药浓度及适应性的逐步稳定,一些副作用会逐步减少,直至消失;
4 、前期服药,医院通常会要求你一个月、三个月等,进行一定程度的复查,除去观察你服药后的状态之外,最重要的还有做一些血液检查,以了解是否发生肝肾损伤,如果有,会根据发生的情况进行药物调整;
5 、唑仑这类是及时奇效的,其他基本上确实是需要一段时间逐步发挥效果,停药时基本上也是需要循序渐进停药,所以切忌自己随意服用后又随意停药,可能会造成状态的反复、复发,毕竟是影响心理的,没有经验的前提下,尽量按时复诊复查,配合医生治疗,但如果是普通门诊,因为患者居多,所以如果很忙,其实医生很难有时间分配给你做更多详情了解,建议服药治疗三个月后,要么持续一个医生,要么换个专家号,相应门诊时可以稍微多分配给你点儿时间;
6 、药物只是暂时控制、辅助支持你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就像普通感冒药,防止你打喷嚏咳嗽,但最终还是要靠自身免疫力和代谢度过,心理问题也是,这个处理比较复杂,当然也有很多人是因为一些应激事件等发生,通过药物调节稳定一段时间后,自己可以逐步走出来,但也有很多确实需要处理很多很多问题,比如是否有应激源,影响源等等,所以先配合吃药控制,稳定住之后再考虑后面的其他问题,预祝一切顺利,早日康复。
再补充个坚持习惯这个,首先如何盈利,绝大部分用户是不会有付费意愿的。

其次这个本身就是违背人性的,我们私下聊天,说个比较难听的话,看那些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真的看着都很难受,但是实际情况是,真的能坚持,其实绝大部分患者都不会达到要得这种病发症的地步,之所以到这个地步,就是因为坚持不了。

拿心脏病类举例,这类疾病很严重吧,要命的,可以看一下统计数据,门诊量、手术量都节节攀升,这些年一直涨,但是死亡数据也是节节攀升,而且农村死亡率的提升显著高于城市死亡率,按理说治疗后应该能够有效控制死亡率数据的,当然有人会说什么医疗质量 blablabla ,但是真去医院门诊、病房待段时间就能看出来,别说什么康复了,实际情况就是,连基本门诊后按时吃药、按时复诊复查的患者都是少数。
我转型做健康后,接触这个方面更多,可以确认的是,这确实是一个核心需求,但是实现方式,至少在当下这个时间段和对应的客群的使用习惯,却并不是这样的。

简单说,首先很多机构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技术了,对于用户来说路径更短;
其次,比如这个论坛上的用户,绝大部分人具备一定技术工具的使用能力,所以遇到问题,更多自己也能解决,其实今年在一线门诊这种感觉就特别明显,问完豆包 deepseek 再来看病的人,比以往搜完百度再来看病的人的比例还要高;
最后,更大规模的普通用户,真实使用习惯是,发现异常要么找熟悉的人问,要么就是各种加微信群找群友问,这个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在遇到问题时,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天然具有缓解焦虑的作用,除了技术原住民,我们在一线看到的绝大部分患者都是这一类。

其实如果搜索能力好、AI 使用的好、分析问题能力强,说实话,很多结论其实能比现在至少中位数以上的医生还靠谱,但这个不是技术问题,这是个好需求,但最佳产品实现的方式有待商榷。
6 天前
回复了 zisen 创建的主题 旅行 [国庆出游]求旅行背包推荐
推荐个国产牌子的通勤包:Crossgear 十字勋章 减重大师智能背包,也分 Pro 和 Max 不同的型号,最大到可背 17 寸电脑的版本,大概 500 上下,同样设计如果换成弹道尼龙材料的版本大概是 2k+

出门日常使用均可,容积大,防水,口袋多,设计合理,我是希望有事儿可以随时背起包就走的,所以背包里会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之前也找过很多,但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满意的,结果这个款居然全都装下了,非弹道尼龙的版本自重也不是很大,背起来不会很勒,如果带旅行箱,背后也口背扣可以挂在行李箱上。

除了搞得那个所谓的可以更换定制铭牌的小圆牌比较 low ,而且抖抖容易掉,如果不是特别在意可以沾上,除此之外,这个设计这个价格我觉得非常完美。
直接 jd 自营找电池服务就行了,可以上门,也可以预约到指定店。

另外推荐个应用 battery
https://github.com/actuallymentor/battery

不过现在似乎只支持 M 系列的 ARM 处理器,可以把电池充电控制在 80%,日常充电时也是这样,有研究显示这样可以延长电池的寿命。
6 天前
回复了 karasushin 创建的主题 NAS 关于自建图片管理服务有什么好的方案吗
Immich 应该都符合吧,有 tag 和描述,有 api ,包含各种客户端,开源,如果有特殊需求也可以自己拓展功能,但我记得是只能 docker 部署,官方一直是宣称自己在更新进化,所以可能存在不稳定,提示是注意备份,但我自己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不稳定,图像数据存储可以挂载独立目录存储。
不太清楚是开发自己用,还是想开发以后商业化。
一般说的医院或者诊所管理系统通常可以简化理解为 his 系统,但实际上一个医院/诊所实际运行是至少几十个系统,尤其是如果国内使用还要考虑医保接入问题。
所以如果只是自营诊所的简单使用,就直接拿来主义比较好,我记得 openhis 有针对诊所的版本,只是诊所版本的部署要求是 windows 系统,估计是考虑到基层技术能力有限。其他也有一些开源的 openmrs 之类,基本功能都有,只是不太适合使用习惯。

语言框架这些主要还是看你自己的技术栈,不同的团队开发习惯也不一样,而且现在各种系统和应用复合,所以基本上也不会说只用一种语言一种框架来开发,你可以翻一下 openmrs 、openemr 和 openhis 这些系统,直接看更成熟的开源系统的结构、代码,能更直观一些。
6 天前
回复了 goodmorningivan 创建的主题 摄影 有喜欢星空拍摄的兄弟么
我是目视党,虽然没办法留下那种惊艳的照片,但是自己主体能够看到那些遥远星空中的星体星系时,觉得这种感觉是照片无法带来的。
其实不止是扣子,现在相关的工具系统都很强大,具体使用更多还是参考自己落地配套或者其他相关成本方面的考虑。
我们这边做了一个简单的销售培训系统,选扣子主要是配套体系的问题,其实单纯系统换其他的也没什么区别。
功能上很简单,就是简单工作流的多 agent 组合,通过历史积累的客户数据,来模拟一些常见的客户类,比如不同地区、收入水平、消费意愿、消费能力、知识结构,以及年龄性别性格特征等等。
因为销售人员都是非技术人员,很难要求非技术人员掌握什么复杂的操作,依赖这种方法,就是可以实时生成一个客户的虚拟形象,然后使用 LLM 模型模拟如上叙述的某一个细分类别客户,销售就可以轻松更高效、拟真的进行销售技术训练,相比什么其他的培训,确实模拟效果更好,成本更低。
176 天前
回复了 erwin985211 创建的主题 生活 关于壁挂新风机有在用的能说一下体验吗
我是空气比较敏感的,装了新风 24 小时开着,但是想隔绝肯定是没戏的,虽然有正风压,细微的灰尘还是会从房子的各个角落里渗进来,所以除去新风机,还要尽量做好所有门窗户的封闭工作,还是会有各种灰尘,但确实打扫的频率会大幅下降,从监测数据来看,屋子里 PM2.5 基本上长期可以保持在个位数;

另外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确保屋子里氧气充足,很多时候我都认为这个功能效益比净化本身的效益还大;

最后就是如果想确保屋子里温度湿度舒适的话,像我这种常年开着 24 小时不停又在北方居住的,冬夏的季节里,人想舒服那配套的加湿和除湿机也得配合开着,不然冬天干死,夏天湿的难受。
首先,我默认理解 op 所询问的归属是 [公立医院] ;

这个没什么猫腻,体检科室和门诊科室,两个虽然同属于医院,但所属的职能与社会职责不同, [门诊] 主要是为解决民众基本医疗需求,也就是 [看病] ,且主要结算方式核心是医保结算;

[体检] 在公立医院属于创收部门,主要结算方式是自费;

最后,这个检查仔细不仔细,真没什么标准,只能说看运气,看体检部门负责的和执行的人负责与否了;

有的地区是因为上级管理部门要求三级甲等的公立医院要配备健康管理体系,是评审的标准之一,就像很多年前说是否达到五星级酒店的标准之一是应该具备泳池和健身房,如果本身创收能力一般,也不是核心业务部门,只是为了达到评审要求,就只是给配置这个科室就行了,也就是要求别出事儿,其他的好不好,领导也并不关心;

另外再补充一点,假设我理解的没错,假设是默认这类公立医院,尤其是高级别公立医院,也不像上面说的是外包科室,很多是原业务科室的一些医生护士之类的快退休了,内部协商,给安排个闲差,从原科室转到这个体检科室(当然有是业务科室更换新设备后把老的退给体检科室接着用),也不担责任、不操心、不争资源,就熬时间等退休回家吃喝玩乐了;

所以归根结底一句话,是仔细检查还是走个过场,全凭这个具体科室的安排和执行的人负不负责任,猫腻什么的倒是谈不上。
很早以前也是 ac86u ,对硬件很多要求,后来核心走 openwrt ,剩下的都是当 ap 用,tp-link 好几年了,自己 mesh 组网也方便,用起来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我承认以前对 tplink 有些心中大山般的成见了
@FunkYou2022 我和一些年轻的医生说过,没什么雄心大志的,去社区诊所混日子,然后能把本地患者遇到的问题,去给指路,指到对的科室,就功德无量了,另外对于年轻的有一点儿学习能力的,我也是推荐自己试试 AI ,别问诊疗,只去判断对应科室就行,能做对这一步,就已经走对多一半儿了,我以前写过个科普,就是对于初次问诊的指南,忘记在没在 v 站发过了,有这类问题的朋友可以去搜下看看,其实除了一些资源类的问题,剩下这步只是个方法问题,就是个问诊的信息差罢了。
在从资本角度多说几句,主要是投入产出比太低,因为去趟医院,排队检查看病,前前后后一个患者快的话 1 个小时,超过 200 块钱能接受的客户量就飞流直下,稍微出点儿异常一个人力资源至少 2 、3 个小时就搭进去了,而医院每天正常问诊的时间有限(一般 8 点半到下午 4 点半,中午还得去 2 小时),所以一个人力资源能陪护的总量是非常低的,平均一天陪护 6 个几乎就到顶了(主要还是初诊类客户,但凡跑过一次,第二次还接着用的就更少了)。

所以算下来利润率其实特别低,问问那些做的好的,在咸鱼之类口碑还行的,其实一个月自己干也就万儿八千的收入,自己缴社保还便宜点儿,公司按照正常缴纳社保,没那么大客户量和各个医院驻场平摊交通时间成本的话,就是必赔的。
我转行做大健康/医疗(非诊疗阶段);

这个陪诊的概念已经很多年了,前面也有很多做平台的,这些年已经死过几轮了,还有一些小的运营,比如我经常跟所有人说,除去基本医保,大家所在城市的惠民保也一定要买,像北京地区的惠民保,即便用不上大病的二次报销,像这种陪诊,每年也有两次机会可以使用(甚至还有给家里老人打扫卫生、清洁身体、理发等),也是采购一些服务商的;

另外像网约车/代驾/送外卖之类的,很多个体也是资源受限,在本地接一些这种客户,尤其是像北京这种地区医疗资源比较发达,很多子女会接父母来但是自己苦逼牛马,同时对医院其实也不了解,可能在一些社交媒体找这种口碑不错的个体;

我们其实也有类似的业务,但也不是主业,都是关系托关系找到我们,捎带手做一点点高端的(我一般叫医学顾问),单纯陪护主要还是个情绪价值,其他真正能帮到的也不多,因为到医院检查缴费其实还是得自己过去;

这个东西,基础的有点儿鸡肋,高端一些又有价格门槛儿,资源也很稀缺,绝大部分人其实也接受不了;不管多少人喷,我还是说,总体上我们国家的医疗是相当普惠且尽量便民的了,所以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自己去医院也可以的,这个不是特别必要;

相对于陪诊本身来说,倒是基本医疗常识确实需要普及,即便在 v 站相对平均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社区,我也得说,绝大部分人的基本医学常识是极其欠缺的,我以前经常拿心脑血管病为例,像这种大众很常见的疾病,以北京重点学科医院为例,就一个心血管疾病差不多就有 20 多个细分类科室,脑血管病更复杂,对于普通人第一步挂到哪个正确的科室其实都很抓头,陪诊这种现在的服务就是大病用不上,小病犯不上,政策上还在通过医保分流诊疗层级,需求上就被压的更多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 14  
关于   ·   帮助文档   ·   自助推广系统   ·   博客   ·   API   ·   FAQ   ·   Solana   ·   2038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33ms · UTC 08:16 · PVG 16:16 · LAX 01:16 · JFK 04:16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