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2025 了还有这么多的苦难教育追崇者? - V2EX
这边你先试着别代入孩子教育这种略具体的场景,想像成电车难题,名画与哈基米那种编乎框架:
在一个房间里对「我」进行复制,复制完成后,另一个人,不管 TA 是本来就在的还是后边进入房间的,这个人点了一根烟开始抽,房间里的「我」和「我」因为二手烟影响得肺癌的「概率」「一样」么?
复制完成,时间继续流动的那一刻起,过往,身体分子本来一样的两个个体,在「时间」这一概念下就会变得「不一样」,以及,这两个人的「空间」坐标就无法一样了,他们离二手烟源的距离,距离门窗等可能的通风口的距离,都「不一样」
不单单是「肺癌概率」这一指标,包括其他很多「因变量」,都应该是「绝对不等于」的
「- -」「- -」「- -」
就感觉,一个比较前提的东西,孩子也好,再或者日常接触的其他人,都是一个「个体」或者说「客体」(对于「客人」,个人感觉在底层逻辑上还是生分一些比较好),人与人之间天然就是「不一样」的。。
「- -」「- -」「- -」
我自己想到的一个类比,人没办法靠自己的身体积攒夏天的热,来抵御冬天的冷。
冬冷夏热的地方仍然要冬天靠供暖,夏天靠空调。。
苦难教育在我看来就是,孩子觉得冷,家长不想办法增加御寒手段,而是把孩子送去夏天,然后说等孩子热够了自然愿意回来受冷了。。
1
coderluan 10 小时 21 分钟前 我感觉“没苦硬吃”这四个字足够概况苦难教育的问题了,楼主这么发帖是打算给看帖的人一点苦难教育吗?
|
2
bfdh 10 小时 7 分钟前
那我就再复制一遍
苦难教育的目的不是吃苦,是认识苦难、理解苦难,等将来有一天苦难真的来临的时候能够从容应对,不至于手足无措。这个就像消防演练一样,我认为是必要的。 苦难教育手段也不只有“没苦硬吃”一种,观看相关的记录片、教育片,了解相关历史,现场观看(或适当参与)自己父母、亲人的劳动,这些都是苦难教育,不必把苦难教育局限于“没苦硬吃”。 但教育并不总是成功,苦难教育自然也会有失败/无效,采取不合适的方法和手段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不必因此就把苦难教育全盘否定。九年义务教育也有不少学坏/失败的,难道要取消义务教育吗。不同的人适用不同的方法,需要施教者(尤其是父母)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探索。 回到另一帖中小孩辍学送去工厂、去送外卖的例子,虽然不完全认同,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理解。在建议人(或者家长)看来,既然现状已经如此糟糕了,在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的情况下,尝试一下这种方法也未尝不可,就算死马当做活马医了。 |
3
gongf 9 小时 41 分钟前
@bfdh 赞同,我倒不会推崇"苦难教育",但把苦难教育视作落后、愚昧无知的一种方式我也完全不赞同。在合适的时间经历一些"苦难教育"大概率是好事,比如 17 ,8 岁的时候去工厂、工地、饭店干些比较累的体力活,体会一下挣钱的不易,生存的不易。也许会相对的改变一个人的某些想法或做法。
在我刚毕业的时候,我爸开车带我去某个地方,走高速 35 分钟就可以到,但需要 16 块钱高速费,走下面的道路,需要 65 分钟到,路程远了 7 ,8km 吧,但没有高速费。我当时很不理解为了省这 16 块钱,多走 6 ,7km 和多耗费 30 分钟值吗?现在我也有孩子了,经历了 10 多年的社会毒打,回想过往种种,一定程度也能理解父亲当时的做法。如果我能早个 7 ,8 年切身感受到这些事,是不是就更能理解父亲(不讨论这个经济帐是否真的划算),是不是父子关系就会更好一些呢,从目前这个状态来看,是会的。 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表达,合适的时间适当有些"苦难教育",并不需要拿来大加批判,初衷对了、方式对了,我是赞同的。 |
4
vincent109 9 小时 37 分钟前
可以是一种选择,不一定都适用,现在的很多孩子没法感同身受的。
|
6
8355 9 小时 23 分钟前
我自己看到比我成功很多的人在这个时代没人用苦难教育
|
7
klo424 9 小时 22 分钟前
没苦硬吃,也是前些年才兴起的词语,起初觉得说的还有些道理,但随着新词的滥用,这个词我已经觉得没啥硬道理了。
首先,没苦硬吃,应该表达的是本不需要经受苦难,却硬要以受苦的方式进行。 这样理解的话,问题不大,适用于大部分情况。但是放到教育里,我觉得就不适用了,比如 op 提到的苦难教育。 对于苦难教育,也许我理解的不够全面,单以我个人的理解来说,苦难教育的本质应该是磨练人的意志,而不是以吃苦为目的,这跟没苦硬吃是有本质区别的。而且我觉得一个人想要成事,最重要的个人素质就是要有恒心,有毅力,不怕苦难。如果教育的目的是磨练意志力,实际的结果也和目的契合,那么这样的教育我觉得是没什么问题的。有问题的可能是目的或结果偏离了磨练意志力的教育,那我也不认为这是苦难教育。 所以,我不提倡妖魔化一个词语,你可以用心的发现这个词语的本质意义,而不总是以批判的眼光全盘否定这个词。 |
9
wdssmq OP @bfdh 就有种说法,大概是应该用「平权」代替「女权」这一用词,总之就是「女权」这个词已经是要求特权的等价了;
同样,当你肯定「苦难教育」这一用词的时候也一样。。 上一贴用词是「追崇者」,对应的是「践行者」,就像你说的,消防演练是一种践行,家长真的送孩子去打工也可以是一种践行,我这边还是要肯定你的表达中的一部分的,但是你肯定「苦难教育」这个概念就是不行。。 > 早上看到的时候评论大多数还是一些理性分析原因的,下午干完活一看几乎被“送小孩去厂里””去跑外卖“淹没了 一群逛论坛摸鱼的人「让」别人家长送孩子去打工。。 事实上,在我的类比中虽然也是用的家长视角,但是这种家长也是口嗨,并不会真的「送孩子去相反的季节」,(不如说有财力和执行力的话直接就送去不冷不热的地方了- -) 口嗨而不是真的想办法并实行来解决自家孩子的问题,或者口嗨别人家孩子。。 |
12
Skifary 9 小时 13 分钟前 有钱的吃苦叫苦难教育,没钱的情况吃苦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
14
bitmin 8 小时 57 分钟前
早上看到一个回复 “说白了人为啥要工作,还不是闲的没事干。” 把我气笑了。我现在想起来,那些留守儿童的家长是不是在老家太闲了,留下孩子背井离乡去城里工作
我怕小孩生活太好了,不知道大多数人生活的多辛苦,以后说出何不食肉靡这种话,那我教育的太失败了 网络上似乎所有人生活环境都相同,实际上大家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还大 |
16
raycake 7 小时 24 分钟前
等孩子找家里人要钱(生活费,学费,教材费,报名费,补习费等等)都有愧疚感,内疚,自卑,不安的情绪家长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
|
17
lesterchen 7 小时 18 分钟前
|
18
kinkin666 6 小时 49 分钟前 via iPhone
只有有人说虚,就有人说六味地黄丸一样
可能有用,可能没用,得亏六味地黄丸既没什么用,又没什么副作用 苦难教育可不是什么没有副作用的万能良药 已经有线索表明可能存在信任上的危机了,再来这一出嫌不够爽快吗 小孩以后要是没出息经济不能独立天天爆老头金币,要是有出息经济能独立绝对过年不回家,生个孙儿都给不老的抱 |
19
anzu 6 小时 9 分钟前
另一种意义上的棍棒教育罢了。希望令对方受苦以改变对方的想法。
而且厂工或送外卖也未必如各位精英想象的那么苦。我做过流水线,第一份工作,很开心,可以一边做一边聊天,工厂的饭菜也很丰盛。而送外卖时间自由,不想送的时候可以在家睡大觉。 各位家长应该认真反省一下,每当自己冒出想要努力的念头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目的是为了逃避苦难?还是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
20
forisra 4 小时 50 分钟前 via Android
其实美国有些中产一样会搞类似的教育。上次德州不是淹死一百多个家长和小孩吗?这种夏令营主要就是训练吃苦能力以及睡眠剥夺的,类似于马润和法国外籍兵团我记得为期两周还是一周的睡眠剥削训练。
虽然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很多天才例如费曼这种,轻轻松松就获得大成就,但对于中产预备役来讲本来就是需要“吃苦”才能成功的。 当然,如果只是当个普通人就没必要搞这些了,混个社会中位数公司踏踏实实生活就好。该干嘛干嘛。 |
21
forisra 4 小时 49 分钟前 via Android
@forisra 中国主要的问题就是人太多,认为自己是头部中产的人也太多。实际上这些都是幻梦而已,未来当人上人的概率只会越来越小。
|
22
forisra 4 小时 8 分钟前
@bitmin 我社会经验不算丰富,但是起码中国社会三教九流我也接触过。甚至于很多工作不管是纯体力工作的牛马还是办公室我也多少从事过。我当时说出这句话本身就是发自内心的说的。
你说大多数人生活的“多辛苦”,我也不能说这些人完全不辛苦,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讲程序员抱怨的 996 他们本来就无所谓。我不知道你坐标在哪里,如果在大湾区你可以下了班开车去东莞那些小工厂看看,很多人都是自愿一天干非常长的时间。当然喽,有现实的薪资比较低,当时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强行高消费本来就是不必要的。 对于相当多的体力工作者来讲,到了一定年纪就是闲不住的。你认为这有问题我倒是怀疑你有没有农村生活经验,哪怕看看老一辈的生活状态也能明白这话本来就没啥毛病。 |
23
liu731 PRO 孔老二贻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