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阮一峰的博客,优秀的人获取信息的质量也很高。
1
ajaxgoldfish 200 天前 via Android
应该是有团队的
|
2
weenhall5 200 天前
github 上面可以提交信息,然后审核通过就会发到博客
|
3
weenhall5 200 天前
|
4
gpt5 200 天前 3
js 之父,闹呢。
|
5
4ark 200 天前
基本上别人会主动发给他,希望借他的流量提高曝光度
|
6
sentinelK 200 天前 2
1 、内容形成规模效应之后,会有主动投稿和商业合作。
2 、有一些高速获取新鲜内容的渠道,比如 hacker news 3 、高效的信息检索能力,确实是一个必备素质。 btw:阮的博客也会有很多基础错误,甚至一部分是本末倒置的低级错误。所以没必要神话一个人。 |
7
hallostr 200 天前
马太效应?
|
8
daohanghao 200 天前
人脉+圈子+ 名人效应
|
9
cassyfar 200 天前
博文里配这么多图是儿童读物吗?
|
10
cmdOptionKana 200 天前 7
@cassyfar 隔着屏幕都闻到酸味了
|
12
sillydaddy 200 天前 via Android
我之前尝试过逆向他的信息源。
方法就是 Google 搜索他周刊里提到的内容,然后综合比较,看哪个源站可能是他的信息源。 结果还可以,我感觉有比较大的把握找到了至少一部分信息源。 有一个额外的发现,那就是他有可能在隐藏信息源,发布周刊时链接指向的不是他获取信息的原始信息源。但忘了当时怎么判断的了,好久了。 |
13
zxhy 200 天前
你每一期都看的话应该会发现规律的。
大致有这样几个来源: 1 、自己主动阅读、探索。这里面个人博客文章不少,有的是好几年前的文章。不得不说,确实是其他地方少见到的。 2 、科技类网站如 hacker news 等。 3 、Github 上,周刊投稿。这部分如果是国内的内容的话,投稿比例比较大,尤其是最近几年。 4 、广告类。这种基本上应该是主动合作。 |
15
googlefans 200 天前
@sillydaddy 我也觉得是有固定的订阅信源
|
16
xiaowangge 200 天前
@ajaxgoldfish #1
@4ark #5 @sentinelK #6 @hallostr #7 @daohanghao #8 @sillydaddy #12 @zxhy #13 阮一峰 2012 年的一条推文,我印象特别深刻: 「刚才把 instapaper 所有积存文章都读完了,半年多以来第一次清空了 unread 。然后就很激动,做了一下统计。我是 2010 年 10 月 6 日注册的,到今天为止一共 693 天,我读了 1738 篇文章,其中汉语文章 87 篇,其他都是英语文章。」 10:02 PM · Aug 29, 2012 Ref: https://x.com/ruanyf/status/240811683881299968 |
17
id80108900 200 天前
已经是网红了,不怕没单。
|
18
wildman9527 200 天前
@gpt5 #4 你说的没毛病, python 之父廖雪峰 和 C 语言之父谭浩强纷纷点赞👍
|
19
LieEar 200 天前
我每周五早上到公司都看,习惯了。
可以给他投稿的 |
20
cincout 200 天前
我记得他分享过来源渠道, 大多数在 hacker news 上看到整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