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secondwtq  ›  全部回复第 9 页 / 共 123 页
回复总数  2449
1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123  
2023-02-21 22:17:31 +08:00
回复了 DemianL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为什么 Intel 的制程落后却比 AMD 强呢?
哦对,有一个例子忘了写了,20 年底微软和索尼公布新一代家用机时,网上有些人就对着配置开撕了,因为双方都宣称自家机器的 SoC 使用了 AMD 最新的 RDNA2 架构,双方都说自己的技术很先进,而微软可能是钓鱼佬天性使然,多说了一句 "Xbox Series X|S are the only next-generation consoles with full hardware support for all the RDNA 2 capabilities AMD showcased today.",言外之意难道是,PS5 那个不是“真”RDNA2 ?

和一切主机圈的日常一样,这事当时撕得特别欢。正好当年 RDNA2 好像有一些资料被泄露出来了,也包含一些主机 SoC 的数据。后来有人就根据架构的细节和其中相关 IP 的版本号等信息做了一波分析,结论同样不是那么直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QjwKH3D5Hw

比如,核心的 Graphics Core IP ,在 RDNA1 中的版本号是 10.1.x ,RDNA2 的则是 10.3.x ,但是在 XSX 中是 10.2.x 。那么 XSX 用的是 RDNA1 的,还是 RDNA2 的呢?光看这个版本号,似乎都不是。特别地,开源驱动代码使用了这个版本号,而代码显示 10.3 修改了一些东西,比如什么“deterministic finite state machine”“programmability of primitive assembly scan converter tile steering override bit”。这些都是 XSX 和 PC RDNA2 产品之间的可能区别。也就是说 Xbox Series 可能也不是“真”RDNA2 。类似的“过渡”版本号也出现在了 SDMA 和内存控制器等 IP 上。还有类似 RDNA1 视频编解码 IP 是 2.0 ,XSX 是 2.4 ,而 RDNA2 是 3.0 。而架构本身的一些重要参数,如每 SIMD 的 Wavefront 数目也和 RDNA1 更接近。

虽然那时候问题的热度应该已经过了,而且 PS5 貌似因为数据缺失等原因难以分析,但是还是有人在评论区发出了灵魂一问:"Is Xbox is the only full rdna 2 console or what"。他的回复是:

> This depends on your perspective and how you want to define "full RDNA2"?
...
> You may claim that the Xbox Series is not using "full RDNA2" if you want its GPU to look and behave exactly the same as AMD's own RDNA2 GPUs.
> The PS5 falls into a similar category, it has some RDNA1 characteristics, as the Xbox Series, but also a lot of RDNA2 technology.
...
> Ultimatly I think it's fascininating to know about those larger and smaller technical differences but normal people should not be concerned by it and there is no simple answer as this is "full RDNA2" or is not.
2023-02-21 21:21:36 +08:00
回复了 DemianL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为什么 Intel 的制程落后却比 AMD 强呢?
M1 系列芯片 5 nm ,M2 也是 5 nm ,M2 Pro 6+4 GB6 总分打平 M1 Pro 8+2
Zen 2 是 7 nm ,Zen 3 也是 7 nm ,同配置芯片后者完爆前者
i7-970 是 32 nm 6C12T ,i7-3970X 也是 32 nm 6C12T ,后者比前者好一截
“真六核”FX-6300 是 32 nm ,i5-2500K 也是 32 nm ,只有 4C4T ,前者多核最好情况下跟后者打平,单核被完爆

注意以上三句话关于工艺的说法全都不准确,拿最近流行的 LLM 来举例子,当我们在说 GPT-3 时,我们说的就是 OpenAI 的那个 specific 的模型,明天 6324 抽象工作室出来说我们也训练了个 Transformer 模型,也是 175B 个参数,但是它和 GPT-3 ,除了都是 175B 的 Transformer 模型之外,各方面肯定是不一样的(比如可能天然更习惯说抽象话)。只是在 AI 领域我们习惯用具体的模型名字而不是“175B 模型”这样的名字,而对于半导体,至少在圈外,大家习惯直接扔个数字。
为什么说是“圈外”,用 Intel 举例最直观,Intel 在产品规划开发时,对于工艺使用的并不是外面习惯用的 marketing name ,而是“Pxxxx”的名字,这个名字和 marketing name 基本是没有直接关系的,比如 P1274 是指 Intel 的 10 nm 工艺(应该是最初的那个版本),而其优化的"+"版本被称为 P1274.7 和 P1274.12 ,这里出现了“7”仅仅是个巧合,比如 22 nm 是叫 P1270 ,参见 https://en.wikichip.org/wiki/intel/process
类似地,一个 IP 在发布之前时使用的是 codename ,如基于 Sunny Cove (SNC) 架构的 Ice Lake (ICL) SoC ,发布时叫"11th Gen Core"。
大多数用户只关心"11th Gen Core",只有圈子里关注相关消息的熟悉 SNC 和 ICL 这几个名字,知道是 10 nm ,最后基本没人 care 到底是 P 多少多少。

另一个对比是 NVIDIA 。虽然 NVIDIA 是 fabless 的,但至少从 20 系开始,NVIDIA 开始强调它的工艺是“custom”的,比如 NVIDIA 把 20 系使用的工艺称为 "12 nm FFN (FinFET NVIDIA)",30 系则叫 "Samsung 8nm 8N NVIDIA Custom Process",40 系是 "TSMC 4N NVIDIA Custom Process",尤其是这个“8N”和“4N”,你是找不到第二家的。但这个并不是说三星或者 TSMC 给 NVIDIA 单独研发了一个船新的工艺,而是随着新工艺研发越来越难,现在越来越重视通过 DTCO 压榨现有工艺的最大性能,NVIDIA 作为一流厂商自然肯定也做了不少。不过其他厂没有单独起一个 fancy 的名字来 cpu 你,不代表他们就没有做这项工作。

另外,所谓的工艺密度 /晶体管数目也不能提供太多有用的信息。参见 https://www.realworldtech.com/transistor-count-flawed-metric (这老哥自从去了咨询机构之后一年更新不了一次网站,特地发一篇文章可见“晶体管数目”的误导性有多强)。一个具体的例子是 https://chipsandcheese.com/2023/01/24/bulldozer-amds-crash-modernization-caching-and-conclusion 提到,在 45nm 时代,AMD CPU 的 L1D 中每 bit 用了 6 个晶体管,而换到 32 nm ,每 bit 就需要用 8 个晶体管,但是 L2 依然是 6 个。更加讽刺的是,根据该文章后面的分析和测试,在推土机中,这个用了更多晶体管的 L1D ,实际效果却很差。我看到这里时不由得想起“14 亿人找不出 11 个会踢足球的”。

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事情很复杂。更具体一点:从实际的角度认识实际问题,而不是试图用单一的数值来度量所有东西。从过去的主频竞争,到 996 ,以及“唯分数论”“唯 GDP 论”,均是这种思维的恶果。
(我不知道蒋是否真正说过“80 万对 60 万,优势在我”,但这确实也是一个很不错的例子)
2023-02-21 19:31:06 +08:00
回复了 cjlalalala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qemu 方向有什么就业岗位
做新的硬件会有模拟的需求,但是不一定是用 QEMU
2023-02-21 07:57:24 +08:00
回复了 LxExExl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第一台 desktop,选 Mac Mini 还是攒一个黑苹果双系统呢?
然后你会发现 HiDPI 玩红警很糊 ...
而且我没试过 macOS 下面 Wine 能不能玩红警,我觉得挺够呛,主要是最近的 mod 花样越来越多,我前两年在 Linux 上用 Wine 还能应付 MO3 ,最新发布的 Tiberium Crisis 2 貌似暂时就没啥法子了,我还是虚拟机里面开的
卡车也用不着 3080 (除非你要硬拉 scaling ),给老黄送钱和给库克送钱有啥区别么 ...
2023-02-20 20:45:43 +08:00
回复了 libasten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只用笔记本不外接显示器做生产力工具的程序员多吗?
宽屏普及前甚至 LCD 普及前,PC 的显示器大小不比现在笔记本大多少,那时候应该不少人是 effectively 对着一个笔记本屏幕干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L-vIg4Ivqw
根据网上资料,Hyper-V 有一个叫做 Discrete Device Assignment 的功能,就是 PCIe pass-through 。不过在普通环境中启用它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
一般讨论的开箱即用的 WSL2 (实际依然是 Hyper-V )等场景中的 GPU 是由 Paravirtualization 提供的,和 Pass-through 不是一个概念。
2023-02-19 15:41:50 +08:00
回复了 soclearn 创建的主题 编程 是不是几乎现在中国的程序员,都是搞 web 的?
@richangfan 你说的单机游戏,是指原神么?:P
这里存在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接口上的问题,另一个是实现上的问题。
注意主题中的说法有缺陷,准确来说应该是:

1. AArch64 macOS + Rosetta 2 + x86-64 macOS 程序 - 在 AArch64 操作系统上模拟 x86-64 程序
2. AArch64 macOS + PD + AArch64 Windows 11 + WOW64 + x86-64 Windows 程序 - 在 AArch64 操作系统上虚拟 AArch64 操作系统再模拟 x86-64 程序
3. AArch64 macOS + QEMU + x86-64 Windows + x86-64 程序 - 在 AArch64 操作系统上模拟 x86-64 操作系统运行 x86-64 程序

接口上的问题就是右半部分,“模拟”的是整个操作系统还是单个程序,前者要比后者更复杂。3 天然地就不占优势。特别地,3 连 MMU 可能都是软件模拟的。
实现上的问题是左半部分,使用什么样的程序来实现这一需求,程序的实现方式是怎样的。不同的实现会存在性能的差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QEMU 和 Rosetta 2 的设计原则是不同的,例如 https://dougallj.wordpress.com/2022/11/09/why-is-rosetta-2-fast 这里描述了 Rosetta 2 的一些实现细节,其中提到了 Rosetta 2 利用了 x86 、AArch64 和 Apple Silicon 的特征,这就是它的独特之处(所谓“something only Apple can do”)——它只需要专注做好“在 Apple Silicon 实现的 AArch64 上模拟 x86”这一件事情就可以。而 QEMU 则是一个有很强通用性的软件。此外,QEMU 支持插件等形式来用于非常规模拟之外的开发等用途,Rosetta 2 ... 依然只需要做好服务 Apple Silicon 的客户一件事。
2023-02-16 22:44:35 +08:00
回复了 crack105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请教一个关于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的个人小想法
我觉得你这个应该研究的是 VFX 中的 compositing
概念先搞清楚,传统上图像处理指的是把图像变换成另一个图像,计算机图形学( Computer Graphics/CG/Graphics )指的是用包括图像和非图像的多种数据合成一个图像。这是两门学科,是学术性质的。
我说的 VFX ,是服务于影视特效制作的方法和产业。和许多计算机应用领域一样,它的根是在传统技术上的,而计算机只是 VFX 的一种手段。把计算机,,尤其是 CG 技术应用在 VFX 中一般叫做 CGI ( 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讲得不错 sspai.com/post/78126 年度征文 | SFX 与 VFX ,我在过去的一年里研究了特效发展史 - 少数派。
但是有一点是需要强调的,就是 VFX 是面向应用的,CG 和其他学科只是为它提供工具。比如你要做个动物,你需要靠美术和解剖学的东西来设计模型、绑定骨骼,然后用 CG 展示出来。这里面 CG 不管前面那部分,CG 从来都是那只兔子,那条龙,那只茶杯,那个盒子。

你这个是个应用的场景,你需要研究的首先是业界实现类似效果使用的是什么原理,而不是 API 。打个比方讲我要写个高性能的数据库,那我首先要考虑的是该用什么数据结构,什么查询语言,在哪些点上提高性能,不是直接开始写代码。
2023-02-12 22:06:17 +08:00
回复了 burden7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macOS steam 想下载点游戏 有什么推荐吗
以前 MAS 上有卖《命令与征服:将军》,貌似是 Aspyr 做的移植,现在好像没了。
之所以要提这个是因为有个有意思的事儿,这玩意发布时没 strip ,于是现在有人在基于它的 debug symbol 做逆向工程 ...
最喜欢的不好说,可能是 OpenBSD 吧 :)

最讨厌的可就多了,简单来说,几乎所有“直接拿个文本框打个字当 logo”的都不怎么喜欢,是我知道你那个字体是设计过的我知道你请了谁谁谁花了几 M ,但是在我的概念里这不叫“logo”
我认为一个“logo”,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提供一个可以 fit 进方形 /圆形的“形状”,然后可以以任意的形式盖在某个位置上让人一眼就知道是什么,做不到这一点的不是合格的 logo
一个典型的例子比如 Apple 的 logo ,这个形状无论是以什么颜色出现在什么场合,你都知道它指的是那个 Apple
如果没有“形状”只有“字”就很尴尬,因为这样的话就需要通过更微妙的细节来辨识,并且一般都需要一个矩形区域
反正光看字我是很难分得清 AMD ( https://www.amd.com/system/files/2020-02/amd-black-logo-media-1260x709.png ) 和荣誉勋章( https://cdn.akamai.steamstatic.com/steam/apps/47790/capsule_616x353.jpg?t=1615244654 )的
所以 AMD 的字旁边还有个用了很多年的“形状”,但是荣誉勋章就完全没有 ... 与之相对的是刺客信条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en/2/2a/Assassin%27s_Creed_Logo.svg 这个 logo 里的字体和灰色的形状都很有辨识度。我 Steam 里有不少刺客信条,它们在列表里显示的小图标基本都是基于这个形状画的
Google 也是一个典型,它选择直接把 G 截个图做“形状” https://www.google.com.hk/images/branding/googleg/1x/googleg_standard_color_128dp.png ,当然它自己设计的 Product Sans 本来就是很偏几何的,所以勉强能用,但是说实话很难欣赏 ... 当然似乎 Google 还把它这几个颜色的组合作为自己的标识元素,我觉得这个倒不错,但是这强制要求媒介必须是彩色的 ...
微软以前的 Logo 就一直是字,但是微软也一直都有 Windows 那个窗户做形状,只不过十年前才正式转正,我最喜欢 XP 的那个,优雅又简洁,现在这个切蛋糕样式拍成黑白的也不知道是啥 ...

当然并不是说这样完全不行,只是说在我的印象里,这么搞出来的绝大多数都没啥好印象。优秀的例子也是有的,比如 FedEx (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9/FedEx_Corporation_-_2016_Logo.svg ),不过这玩意确实存在刚才那个问题,就是只能是矩形,你去看看 FedEx 官网的 favicon 多囧就知道了 ...
我比较偏爱的是在文字的基础上做一些衍生,比如 Amazon 的那个箭头。这一类里面最喜欢的大概要数 Sun (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8/8b/Sun-Logo.svg 贵站有个老哥的头像就是这玩意),Sun 也是整个计算机历史上我最喜欢的公司之一,ZFS ,DTrace ,Java 之类技术方面的是一个因素,Logo 是另一个因素 :) 而另一家传奇公司 DEC ,它的 logo 就很少有人提 ... 大众的那个 VW 也很经典,类似的还有 FB ,中国银行。IE 的 logo 也是这么来的。你看就连 V 站到了 favicon 上也知道旋转一下 :)

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是旗帜,比如总是被调侃的外国国旗就是画几条然后几个颜色换着用,不过这个是老梗了,更加丧心病狂的是美国各州的州旗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lags_of_the_U.S._states_and_territories 一大半基本上都是填个纯色然后把州徽丢上去的,少数几个不这么干的,比如 AK ,CA ,IN ,MD 我觉得都很不错。
既然引申到这了那倒也不得不提历史上最经典的几个 logo ,基督教的十字(基督教还有个 XP 符号也算个花式用字的例子),伊斯兰的新月,南亚(和辣脆)的万字,道教的太极图,希腊的桂冠,在各种场景出现的各种形状的星形,康米的镰刀锤子
封建时代的纹章又是另一套玩法,用现在的审美看,我就觉得法王的鸢尾花,英格兰的玫瑰,伦斯特的竖琴,还有罗马的双头鹰,个别十字军国家的十字套娃不错,别的也就图一乐
这里再引申一个 monogram ,现在大概也就欧洲君主比较常见,典型比如丹麦女王的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grethe_II_of_Denmark (据说是她自己设计的)
2023-02-09 00:59:40 +08:00
回复了 mmxq 创建的主题 Edge Microsoft Edge Dev 版本启用了全新的 UI 界面
别的还好,无功无过吧。就是把整个页面套上个圆角边框是真有你的
2023-02-04 10:11:14 +08:00
回复了 xd880616 创建的主题 Apple 为什么对于是否买 mbp 的评价都是能否用它赚钱?
这个语境下官方说什么并没有意义。Apple 是商家,它的角度是希望尽可能多的人来买,它的官网肯定会把各种卖点都列出来。而“测评主”是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的,Apple 官方说什么他们并不 care 。同理楼主也可以接受 Apple 的说法,不 care“测评主”,但是说到最后还是不能强制任何一个消费者也好,“测评主”也好接受 Apple 的说法,或任何一个其他人的说法,这样滑坡下去就是思想警察了。

这方面最近的经典案例是 NVIDIA v. Hardware Unboxed 。按照楼主的说法,Hardware Unboxed 就应该按照 NVIDIA 的口径,全测光追,只测钦点的游戏。不过很明显大多数人不是这么认为的。Apple 明显更聪明,虽然乱七八糟的事干了一堆,也从来没干过这么没品的。

更何况楼主列出的是“选 Mac 的理由”,并不是“选 MBP 的理由”。任何一个 Mac 产品,包括最便宜的 Mini 页面里面都有这个链接,除了图片换了一下之外其他内容是一模一样的,这里说的是所有 Mac 产品的共性。按照这些“理由”,Mac Mini 8GB 是最适合楼主的,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至于“选 MBP 的理由”在 MBP 自己的页面里面有,写了什么呢:“... 性能强悍,助你从容应对**更繁重、更高要求的项目**。...整理编辑数以千计的照片,还是运行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处理各种**专业工作**都快到飞起...”“... 为**专业用户**精心打造,助他们突破灵感和创造力的边界。... 无论是**渲染特效、拼接大型全景图,还是设计规模空前的超大型三维几何体**,都不在话下 ...”“视频转码 ... 视频剪辑 ... 图像优化放大 ... 代码编译 ... 照片编辑 ... 运动图形”“... 每当有**灵感闪现或有任务在手**,就是你大显身手的时刻”“...要处理更繁重的工作,先进的散热...”“全闪存架构,旨在让各种日常任务做起来都轻松快捷、响应迅速。对于涉及**大型文件的繁重工作**,选配最高达 8TB 的存储容量”(后面是“可以让我们赚更多钱 ...”:D )“ macOS ... 让你常用的专业 app 运行更快速 ...”“照片编辑 ... 软件开发 ... 平面设计 ... 生产力 ... 三维渲染 ... 音乐创作 ... 视频剪辑 ... STEM 教育” ...

至于为啥“测评主”会有这样的说法,我给楼主一个简单的答案:就是因为最近两年的新品加上果粉们吹得太多了,让很多人都有想买 Mac 的想法。但是这些人很多对 Mac 生态和 PC 生态的区别没有直接的感知,所以非果粉一致认为对于这些人需要警告一下“如果你不知道要不要买,那么你大概不需要买,如果你真的需要买,你大概不需要上网来查”。

需要注意的是,这批新的潜在用户大多数是被围绕新的 SoC 的信息所吸引,比如有些人宣称“我们先进的 M 系 MBP 在剪视频方面已经完全超越了老式的 x86 硬件和生态”,性能挑战高端桌面显卡之类的。看重屏幕和音响的则是少数,毕竟 MBP 周边做得好是一直以来都有的事情,这波新的流量主要还是和新的东西有关系,所以楼主可以认为这些言论不是针对你的。
当然 Apple 自己也要背锅,他们似乎一直认为高刷和高音质是只有 Pro 线需要的东西,至于这种想法算是蠢还是坏就仁者见仁了 ...
2023-02-04 09:00:49 +08:00
回复了 Laussan 创建的主题 Apple Firefox 在 MacOS 上需要多大的内存才能流畅运行?
我这个 8GB 内存,开几十个 tab 没问题
当然这个上下文有点特殊,是十年前的 MBP ,跑的是 78 版本(这是最后一个支持这个系统的版本)。并且这机器现在只能当上网本所以所有内存基本都给 Firefox 了(同样是系统版本问题做开发会很蛋疼,很多库的新版本都不再支持了)
跑 Chrome 会更卡,Safari 老得根本不能用

核显机的显存一直都是放在系统内存上的,Intel 机器也一样

然后 Firefox 在正常范围内是不会因为页面多内存少就动不动闪退的。比如我现在是 Linux 64GB 内存跑 109 版本,100 个活动 tab ,占 17GB 内存,不过主要是现在 YouTube 开的比较多,平常也就 10GB 的样子。
当然是正常范围内,你要是整天 100 个 YouTube 挂着估计是蚌不住。

@ecnelises 我在 Linux 观察到的现象是这玩意 allocator 使用时间长了之后貌似会出现内存池巨大的情况——就是你页面占 4G 内存,内存池另外能占 2G 。大概不能说内存“泄漏”了,因为实际上这部分内存还是一直被跟踪的,但是他打算怎么用就不知道了。
2023-02-01 22:04:08 +08:00
回复了 arvin01 创建的主题 奇思妙想 GraphQL 和 0 代码好像非常配
我自己折腾的项目用了 https://hasura.io ,直接把数据库变成 GraphQL 接口,后端零代码了,倒是前端写了一坨 ...
2023-02-01 21:23:24 +08:00
回复了 enchilada2020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有没有综合体验能跟 MBA M1 差不多的 Linux 笔记本
楼主你这个需求,究竟是先跑个非 Linux 的虚拟机 host ,上面再跑 Linux/WSL ,还是直接跑 bare metal 的 Linux ?
前者的话就按照优秀 Windows 本的标准来挑基本就行,毕竟这里 Linux 没有硬件的直接控制。
后者的话,by definition 没有,软件和生态 integration 现在是 Mac “综合体验”的重要部分,Linux 比起来差异太大了,根本做不到“差不多”。
2023-02-01 21:17:51 +08:00
回复了 enchilada2020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有没有综合体验能跟 MBA M1 差不多的 Linux 笔记本
@agagega
> 买得起电脑还差这点电费吗
这个在 Mac Studio 的上下文里还真没啥问题。很多拿 Mac Studio 干活的人,换成一个 hypothetical 的配置类似的 ITX 或 MATX 的机器估计问题也不大,毕竟十年前整的垃圾桶那种活都能用。

这里的问题我觉得主要还是无论哪个生态圈,现在都是一套芯片通吃的。这就造成 PC 在笔记本及更小的 form factor 表现不理想,至于 Steam Deck 啥的更是只能凑合用的德行(哪怕 Steam Deck 已经是半定制芯片+系统了)。而另一方面 Mac 在更大的 form factor 的功耗上有优势,但是我也不得不好奇如果苹果以更高的功耗目标重新设计个桌面芯片的话性能和功能还有多少空间。这个模式不变只能是要么是过度偏向其中的一个极端,要不就是两边都不讨好。

PC 某些方面的趋势确实不太好,但是非要全线压到 M 系级别的功耗我觉得没必要——毕竟 Mac 最高端产品才能提供的扩展性,随便一个低端 PC 就能搞个猴版,在这种形态上体积明显是有下限的,没必要像苹果做得那么极限。
但另一方面 PC 的问题又是实际存在的,这个我觉得还是得通过加强不同 segment 芯片的差异化来解决。并且 PC 也不是完全没有降低功耗的动力——比如服务器堆核就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2023-01-28 22:49:37 +08:00
回复了 levelworm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和一位 art director 聊了一下,感觉目前的 AI 已经很可怕了
我的想法跟楼主很相似,就是未来的某个阶段,内容创作者可以更多地做高层的工作,而把底层的工作更多地 offload 给工具。
这个“高层”和“底层”的定义并不是固定的,比如对于一个画手而言,“高层”就是构图和氛围,“底层”就是作品中细节的形状透视光影。而对于一个游戏主创而言,“高层”则是 core gameplay ,世界观和剧情梗概,整体艺术风格,单个的图片和声音素材则变成了“底层”。

有些人总觉得用 AI 之类的东西来做很 low effort ,我觉得是这个技术刚起步不成熟,尤其不能把眼光局限在“给一个 prompt 然后给出一个最终结果”这种“端到端”的形态上,ChatGPT 等流行产品目前起到的最大作用是展示了未来的潜力,之后工具的形态可能很不一样(并且可能也需要和现在类似的专业知识来操作)——比如上面有人提到的“低代码平台”,其实就是另一条路,但是最终目的是一样的。不过无论是走哪条路,这个就是我,可能也是一部分从业者比较理想的方向。

我使用“内容创作者”而不是“艺术创造”这个词,是因为我发现和“艺术”沾边的东西很多给我一种不太现实的印象。比如“码农”和“工程师”两个词,“工程师”这个词看上去很牛逼,但是不同的“工程师”的工作状况完全不同,有的可以跻身顶尖科学家,有的还不如“码农”,所以我更喜欢比较中性的“程序员”这个词。
有些“艺术家”或“艺术评论家”还有一种偏执,就是什么东西一定要是手搓的才好,机器的都是垃圾,在这一派人看来 AI 更是彻底的异端。但是从人类社会诞生起这个追求本来就是不现实的——你的音乐是实录的,但是你的乐器全是手搓的?不是手搓的又如何做到对音色的完全掌控?而特别是在工业时代之后,“手搓”变得越来越不现实,比如一部电影会把很多工作外包给不同的公司,那不就相当于交给了高级的“AI”么。当然人家的逻辑是自洽的,艺术嘛就是浪漫的 ... 但是如果我们在谈工具,谈量产的工作成果,那么就必须谈现实的一方面。

用个比喻来说就像外部库:有了这些东西,程序员才不用手动造轮子了。现在的内容创作其实早就有很多类似的东西,比如笔刷、音源、Kitbash 、Stock Photo 。但是可能缺一个类似于“编译器”的东西,把手动写汇编、做优化的过程省掉。不必期待它是完美的——编译器这个已经广泛使用了几十年,已经成为经典理论,完全可解释的东西用起来还有各种问题,未来的内容创造大概率不会更简单。
2023-01-28 21:59:35 +08:00
回复了 520discuz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其实固态硬盘真的没必要买太好的
是这样的,我之前用的最便宜的原厂 SATA ,现在用 905P ,确实没有明显区别 ... 除去极个别情况之外日常使用绝对不值这个钱
我觉得有个更有意思的问题是,操作系统的 page cache (以及 prefetch 等机制)起了多大作用,把花在高档 SSD 的钱花在扩容内存上是不是更好(毕竟现在这俩都白菜价)
2023-01-28 21:52:42 +08:00
回复了 LaGeNanRen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请问在英语职场的交流中, block 更多的含义是什么
#5 正解
用于人时本来是没有归因于“能力”“态度”的意思的,就是表达一个事实。靠谱的外企在发现问题之后偏向于改进 process 和项目管理,而不是 blame 个人。(当然有可能在 yygq 你)
当然也可以用于任务或者 Issue 之间。
1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123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543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50ms · UTC 08:56 · PVG 16:56 · LAX 00:56 · JFK 03:56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