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maizero  ›  全部回复第 13 页 / 共 86 页
回复总数  1710
1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86  
337 天前
回复了 horaceray 创建的主题 macOS 19 年顶配 Macbook Pro, 6800,值吗?
到现在 OP 还没说这个所谓顶配到底是什么配置
楼上已经出现过 n 个“顶配”了
所以大家是对顶配有什么误解
是不是一般理解的所谓顶配就是官网 3 个非定制标款里最高的配置?
但事实上一般店里的顶配也有比官网标款更高的配置——在不定制、现货的情况下
所以我所理解的顶配是定制&所有配置都拉到顶(起码下单的当下)才算顶配
苹果的中国合规部门要打屁股
337 天前
回复了 horaceray 创建的主题 macOS 19 年顶配 Macbook Pro, 6800,值吗?
上周刚出了一台除了显卡不是 5600M 的“顶配”
https://v2ex.com/t/942083
337 天前
回复了 horaceray 创建的主题 macOS 19 年顶配 Macbook Pro, 6800,值吗?
你先确认一下是不是真顶配?
I9 64G 5500M/5600M(8G) 8T ?
@shinjico798 T7 已经有 4T 的版本

@xiaoker #18 我没剪过片子不清楚,但我感觉应该问题问题不大? 看你片子大小,以及剪片子过程涉及到 IO 的场景了。

其实你可以找个外置移动存储测试一下。
344 天前
回复了 han654 创建的主题 macOS 微信聊天记录迁移 什么垃圾?
Mac 开个网络共享,iPad 接入,或者 iPad 支持蜂窝的话,反过来,就可以解决了。
有可能同接入的网络本身有限制,无法解决设备发现的问题,盲猜是通过本地网络扫描、特殊协议建立发现。
迁移完毕导入完毕后都看不到,切了后台都看不到的话,登出一下账号再登录看看? 估计元数据更新有细微 bug ?
提供迁移总比没有的好,备份和恢复的体验和迁移还是有所区别的。
作为多个设备且经常切换的,为了同步数据,目前我强依赖迁移——iPad 作为汇聚的。
再补一句:个人建议根据场景把存储的需求分离。

什么意思呢?就是公共云网盘、NAS+Raid 、外置 HDD 单盘备份、移动 SSD 、桌面存储、内置存储的需求分离实现、根据需求场景调整投入、且不冲突。

移动 SSD 的需求,和剪片子的需求,分开。

前者 T7 可以满足,哪怕 M.2+盒子也可以满足——因为意味着这个数据算是临时存储的过度,做好不稳定因素的考虑——损坏、被盗、误操作、中病毒被勒索等等。 它的定位是便携、高速率(便于存储备份、交换),类似平板电脑。

剪片子对接口速率、容量有一定要求,但是对便携性要求没那么严格,带外置电源的一大坨东西是可以接受的,只要能放到包里——它的定位是桌面级别+可移动,类似笔记本电脑的方案。

内置存储容量为什么也重要,因为还是有很多场景是不适宜外挂的——这个看个人喜好,例如我 iCloud 的 Photo 本地同步就不喜欢外挂,虚拟机我也不喜欢外挂、多系统,我也不喜欢外挂、敏感数据除非备份,我也不喜欢外挂(就算有加密)。

桌面存储——我的定义是指桌面级别的内置或外挂存储 DAS ,因为我有 PC ,所以我 PC 不考虑小体积方案,都是塔式机箱,肚子里塞 6 个到 10 个 HDD 那种,能做到的是计算和存储尽可能不分离。当然如果不追求这个,也可以考虑 PCIE 扩展卡(阵列或直通)+硬盘笼子 /柜子的方案( DAS ),这样可以做到容量、速率都能兼顾,HDD 价格比 SSD 也要低。

当然如果像我那么变态追求容量、速率的话,U.2 阵列也不是不可以。

HDD 单盘备份的必要性,如果不考虑磁带,那么 HDD 单盘备份是有必要的,阵列、SSD 都有自己不稳定因素,加上容量大那么如果一旦出问题是毁灭性灾难性的,所以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HDD 单盘模式尽管速率不行,但是存在出小问题还有拯救机会的优势。对非常重要的数据我是建议不依赖硬盘自身加密功能,依赖软件层的加密功能,进行加密存储。剥离硬件加密功能故障的风险,以及单盘备份被盗导致数据泄露的风险。

NAS 一般是服务于私有化网络环境( LAN 内)的共享存储,这个不讨论了,一般是 HDD+阵列。

公共云网盘可以解决的场景是便利性,作为补充,也不讨论了。
对了 U.2 是全盘写入不掉速的,大部分消费级缓外掉速严重。
@xiaoker 如果真的是剪片,我是不建议雷电 3 盒子+M.2 SSD 的方案的,M.2 作为系统盘并且保持良好的散热是没问题,外置并不是合适的做法,除非在盒子上加大投入。

我真心建议你加大盒子 /底座的投入,并且考虑不那么便携的方案,也就是雷电 3 U.2 底座——这个价格得过千。

理由是雷电 3 底座才可以发挥 SSD 的性能,U.2 的速度、容量、寿命,不是消费级 M.2 SSD 可以比的。

我买的是工程板的底座价格 800 (估计我买的是最后 2 台), 7.68T 的 PCIE 4.0 U.2 SSD (型号铠侠 CD6 )价格 2099 (现在没这个价格了)。加起来 3000 不到的价格,比 500 的盒子、500 的 2T M.2 的 SSD ,是 3 倍的价格,但是容量不止三倍、速度稳定(测速能到 3000MB/s 实测 2 个 U.2 之间交换数据有 2.05GB/s )、寿命也不止 3 倍(企业级 SSD 的写入寿命以 PB 计算)。

U.2 才是生产力,供你参考。
1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86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我们的愿景   ·   实用小工具   ·   1005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543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30ms · UTC 23:51 · PVG 07:51 · LAX 16:51 · JFK 19:51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