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制内天价养老金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养老金不公程度有多离谱?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24 》和《 2023 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决算表》提供的数据粗略计算,到 2023 年底,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达到了每月 6147.98 元,而企业退休人员只有 3162 元,城乡居民养老金更是只有 222 元。(但 2014 年之前退休的体制内不被包括在养老保险体系之内,所以实际人数未知) 中国财政给社保基金的补助是 24825 亿元,而其中体制内养老补助就高达 6350 亿,占据四分之一。要知道这些人只占中国人口的 1.1%。(可能更低)
有没有更详尽的数据呢?根据成武县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这个县的养老金钱,**被只占总领取人数 6.2%的机关事业离退休人,领走了 55.87%,**占总领取人数 84.44%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居民,只领走了 17.86%养老金。
体制内人均养老金是城乡居民的 42.5 倍。
更幽默的是,武县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 3.39 万,而体制内养老金为 8.99 万,是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2.65 倍,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4 倍!

可见“老年人退休金比年轻人工资高“不仅是事实,而且是远远超过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
谁是养老金不公的罪魁祸首
原因一:”双轨制“的残留
朱镕基的改革将企业和其他几乎所有经济领域都推向了市场、唯独体制内人员的管理依然保留了计划经济的包干体制。所谓”编制“其实就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直到今天,中国体制内”旱涝保收”“铁饭碗“等诸多特权也是源于此。
原因二:”视同缴纳”:名为改革 实则抢劫
体制内养老金主要按照原工资比例和职级发放,虽然已经高达 80%以上的惊人替代率,但好在土地财政膨胀之前体制内工资并不算特别高。所以当时社会也没出现太大的舆论风波。
但随关键问题出在 14 年开始实行所谓的养老金并轨。14 年后体制内退休金体系向企业养老保险体系转型。换句话说就是体制内退休金由全体纳税人承担转为由全体社保参保者承担。
但问题就在于,体制内职工实际没有缴纳过一分养老保险,于是直接“视同缴纳”,工龄直接摇身一变成为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也被随意指定。要知道中国大部分打工人社保缴纳都是最低档,公司破产第一时间担心社保交不上,否则连教育医疗住房的生存权都要被政府剥夺。而一分钱没交过的体制内人员摇身一变成为几十年如一日全力支持社保基金的中流砥柱。
(养老金收入=当地收入×缴费基数×缴费年限 后面两个基数凭空直接拉满,养老金能不高吗?)
养老金并轨后,体制内退休金不降反增,,甚至有地方还额外发钱补偿那些没有享受并轨的退休人员。
必须要注意的是“退休工资”和“养老保险”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工资是可以修改的,但是保险的本质更多是信用契约。也就是说以后即便体制内退休工资要降低,也要和全国人民绑在一条线上,不能同甘,但求共苦。
根本原因:集权官僚体制之下的集体性腐败
国师王沪宁指出:超腐败是一种特殊的腐败形式,其规模、性质、危害性和影响均超过一般腐败活动。超腐败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往往在一定公共权力的参与下完成;二是通常以集团的形式出现,而不是个人的方式
引自 reddit
https://www.reddit.com/r/China_irl/comments/1ihmct2/%E4%B8%AD%E5%9B%BD%E4%BD%93%E5%88%B6%E5%86%85%E5%A4%A9%E4%BB%B7%E5%85%BB%E8%80%81%E9%87%91%E6%98%AF%E5%A6%82%E4%BD%95%E5%BD%A2%E6%88%90%E7%9A%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