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GabrielleBellamy  ›  全部回复第 23 页 / 共 34 页
回复总数  673
1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 34  
315 天前
回复了 Likenttt 创建的主题 体育运动 马拉松证书生成器
有意思😄
317 天前
回复了 SlanWyf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求一款召之即来,挥之即走的便签软件
Tot ?
11 pro 15.6 beta
不升级啦,就这样挺好的~
所以,不如探究一下,教科书的选择依据是什么?文集全编的选择依据是什么?现象层面上的文字差异就能得到解释。我看到 blog 里面有链接,做这样的讨论,挺有意思的。

只是这肯定只是现象上的解释,它依然无法解释,本体上的那个“是”的问题:哪个选词用字更好,或者更贴近作者最开始的选择。或许作者最开始的选择也不是最优的,后人修改令其更完整,这也是有可能的。(其实除了选词用字之外,怎么解释有的时候也是大问题,还有读音也是问题,例如《鸟鸣涧》的“桂花”如何解释的争论。)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只能去感受细微的差别,体会不同用字在流传中的意涵变化。细节深处果然还有一个广大宏阔的时空呢。如果有什么想特别说的,就是我觉得这个感受不应该是个人分有文化的感受,而是个人在自然冲动之下体会到的精神景致,有点类似于“觉”的意思。如果能体会到这个图景的话,反过来再体会作者用这样而不是那样的文字去描述,那便是有意思的事情了。

我最近去了一次庐山,在御碑亭观景台那里,第一次体会到了“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生”的感觉,原来云雾真的可以像从地上“生”出来一样。我也突然发现,以前西游记的动画或者传统绘画中对云的技法,似乎有了现实参照。
我也同意可能要更仔细地考虑“原著是”的想法,诗词可能就没有纯“原著”一说。考虑到古代信息传递能力,加上战乱,以讹传讹应该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加上它可能也属于文人的私人之物,在文人不出名的时候,当然不会对任何媒介,比如纸本多加保护,因此我们很难想象如同中东宗教典籍那样完好的保存,毕竟诗集本来没有那样的权威色彩。我最近去了一次西林寺,西林寺里现在能看到的诗只有《题西林壁》,但是我想,当年在西林壁上的诗肯定不止那一首,一定还有很多没有保存下来的佳作。

但是话说回来,因为信息传递困难,所以倒是反而生出了许多传奇,比如讨论一个两个字到底该怎么用,就是文人的爱好了。反过来说,我们可能也不应因为沉迷传奇,就忘记了它的因,而这个因可能是现代社会(或者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太能承受的。(个人感想哈哈哈)为什么呢?我很赞同上面有朋友说,“缺失的是古籍是有版本这个知识”。对于大众来说,历朝历代都想搞出一套唯一标准的文化,不管是受到传播还是大众心理不成熟的限制,大众可能也只能接受某一套。真正有文化意味着有能力和视野,看到一首诗生成然后流传的全过程,以及演变更迭的多版本。只是这或许能成为我们爱文化的理由,而无法构成对时代和社会的爱的理由。文人确实在意这些全局和细节,这才是他们安身立命之物,但大众在意的是能不能从有文化的东西里面分得某些所有人都可理解的感觉,他们也许更需要这个东西来为社会生活的认同做铺垫吧,所以会在意数量?会在意能不能有读后感?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有文化”其实意味着安身立命的东西变了,不再是可以推而广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泛泛而论,而是精专的是非差异,以及其中的美。反过来,在外的是非反而要取决于它内在的存在与否了。这让我想起尼采对于真正的“人”的那些论述。在几个字是与非的探究背后,其实有一个生活方式以及人生追求的巨大鸿沟。而那个精专的审美,注定是无法被大众接受的,所以说它是现代社会不可承受的吧。

btw 突然发现博主的 blog 居然是之前参考过的,之前做系统修改大受启发,感谢!
@zhaohai 嗯~不知道您的电脑是不是 Apple silicon 的呢?这个软件只能在 ARM 架构的机型里面运行,如果是 M 芯片架构但是依然出现这个问题的话,那兴许是需要在安全和隐私里面允许?不过“因为这台 Mac 不支持此应用程序”这个提示我从来没见过诶,查了一下,可能跟 SIP 有关?🤔
319 天前
回复了 cantonadong 创建的主题 macOS Mac 的输入法选择
用双拼,想学小鹤音形,所以挂载在了搜狗上,然后外加这个限制。
音形其实也有 Rime ,我电脑里也有 Rime ,但我电脑里的是不带音形的,调教了很久也没有见到“使用奇迹”,但是又不舍不得整个文件夹替换,所以就放弃用 Rime 配置音形了。
https://i.imgur.com/uKU9oZl.png
Arc 的边栏是可以隐藏的。隐藏之后还有一个小小的边框,全屏一下,这个边框是没有了,但是会在最上方有一个黑色的 bar 。如果不介意的话,可能这样勉强能符合 OP 的需求?
@tokeytush #73 你用你的简单想象误导你自己跟我无关,这句话就是想说,我没有误导任何人。因为最终得出判断的人还是你自己。你只是想说“苹果真对”,我想说的是“苹果可能错”,但苹果的错可能未必被认为是错。完整的意思就是这样繁复,一句都不能少。在防水能力上面,尤其就单个产品而言,我个人并没有那样信任苹果的宣传,即便我们大家对苹果宣传的理解可能是一样的。我只是想从这样寻常的一样理解中找到一些苹果可能为自己留下后路的蛛丝马迹。或者说,我也正是因为找到了一些,所以才去延展这些猜想。

我不禁还是希望你去仔细验证一下自己的证词。所谓因为你和你周围的朋友体验到的可以防水的体验,是否可以证明苹果没有任何一个手表存在问题?肯定不行。你无法用司空见惯的白天鹅来证明世界上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正是因为我们在这个帖子这里见到了黑天鹅,所以我们不能将立论的前提置于“苹果不存在宣传与现实的不吻合”。而一旦我们认为“宣传与现实不吻合”是可能的(前提),那么我们一定要思考它在何种程度上不吻合?是与自己相违背?还是可能以一种不违背自己的方式与宣称的内容有细微出入?苹果正有可能是后者。

如果这样的推测成立的话,那么作为消费者就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的手表有没有问题?我该怎么对待和包养?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我的手表出了问题,我应该怎么办?由于我们前提,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就会趋于保守,应该以比苹果宣称的更保守的方式爱护手表。至于第二个问题,当然是去找苹果售后。但是既然前提摆在这里,我们就知道,我们无法说苹果虚价宣传,它宣传里说的内容还是非常严谨的。因此,即便是在我们看来非常难遇到的开胶现象,在苹果的定义中,也可能被归于“正常”的现象。

我只是把这一系列问题在短短的几个回复里全部概括了一遍,前前后后应该转折了两次,但正是这个转折的逻辑才是我想说的核心。希望你能理解。
@iCruiser #74 你说的没错,但是要考虑总体的语气。我没理解成“可能”的意思,我就是说,使用 may 这个词只是表示“可以”、“能够”的可能性。一般使用这个词的确切度不是最高和最优的。尤其是后面加上了 however 的时候。不能只看词不看句。
@tokeytush #73 是的啊,确实可以用在任何一家身上,我没觉得一定符合事实,只是一个猜想而已。也没有要你相信。但是你不相信是你的事,不是我的责任。你用你的简单想象误导你自己跟我无关。而且“不去看官方说明”是从何来的说辞……都这么多回合了还停留在这个非事实上。
@tokeytush #70

我不是后来补充了“也不能说完全和水没关系吧”吗?这么大的字,你读得很不仔细诶,还说别人是错的。别人回复都不读完整。

你怎么就读不懂两个转折呢?我无数次说了,是宣传和实际的出入:苹果宣传可以防水没错,但是不代表所有手表都用一样的防水功效,甚至可能达不到宣传动那样,但是苹果宣传得没有漏洞,很难把责任推给苹果,因为它用词很细致。所以如果我们认为品控问题是存在的,那么我们一定会得出结论:作为使用者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另外就是,不必要在宣传和实际表现之间过于纠结。为什么呢?以下:

你的思路就是符合或者不符合宣传,符合就是苹果对,不符合就是苹果错……所以品控问题都没有空间了。都不好说你是经验不充足还是逻辑不完整了,这世界哪有你想象得那样简单啊……实际上你若是愿意把逻辑再往前走一步,就知道我说的内容了,它既对也错,品控问题可能“不是问题”。对于“可能如此精明”的苹果,使用者是不是不要在不可能的事情上枉费功夫呢?“找苹果就完了”,可是找苹果就一定有你想要的结果吗?你要想这个问题。所以我一直是建议在这个问题上更保守一些,如果我们知道苹果在这个攻防中一定不会失败,那么不妨在使用的时候**对它的宣传不必全信**,如果出了事也不至于缘木求鱼,更清楚整体“可能”是怎么一回事。
@tokeytush #67

OP 的表盘屏幕脱落问题是不是防水问题,这个准确来说尚不能做出定论。但是 OP 的问题里面包含了对防水手表如何包养的问题,所以防水当然要讨论。

至于苹果官方说能不能防水,我也承认苹果宣传的可以防水啊,我图都放出来了,至于你说的那点,那是我的观点,苹果页面上可没写这句话,我没有在翻译,我在阐释自己的想法。因为不能冲水这点,也是我自己和我周围使用者验证为可靠和没有问题的。至少从没因为进水而出问题过。

和官方说法并不相悖,我只是多转了一个弯,从官方的方向给苹果辩护:有可能苹果在宣传防水的时候,在不违背自身宣传的前提下,产品又没有那么“好”,我没有想到的是你的思路居然还没转过这个弯……
@tokeytush #63
@weazord #6
@iCruiser #33
@tokeytush #63

我突然回想起爱范儿一篇文章:《 iPhone 15 Pro 将拥有的史上最窄边框,苹果是怎么造出来的?》,里面有一段说 Apple Watch S7 为了收窄边框,所以更改了边框的设计,使边框强度相对减弱了。我想在 Apple Watch 还不是全面屏的时代,比如 S2 和 S3 ,边框设计非常牢固,因此也防水性能更好。我猜想,可能出于这个原因,后来的产品可能时不时受到一些影响。

https://i.imgur.com/EyDOSzp.png

另外,我去查了 https://support.apple.com/en-us/HT205000 这个网页在 2016 年刚推出来时的写法。2016 年也就是 S2 发布的那年,9 月的页面中,当时苹果明确说了 Apple Watch 不适合浸于水中。后来,这一写法被改成了,S2 may be used in... 注意“may be”的措辞,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回到英文页面来看写法的原因,你不去看原文,就不知道苹果写法中蕴含的意思——苹果把这个性能写得非常保守,即便可能在发布会上大说特说(这点我没有查证,由网友提供)。

https://i.imgur.com/jrhXJnl.png

https://i.imgur.com/xdAsBsc.png
@tokeytush #63 模拟一个攻辩游戏你就明白我在说什么了:
用户:苹果你的手表支持防水吗?
苹果:支持。
用户:我的不防水,你得赔。你是虚假宣传吧?
苹果:我赔,但我没有虚假宣传。
用户:你说你防水可以游泳的。
苹果:但我也写了 Your Apple Watch is water resistant, but not waterproof.你得区分两个不同的等级。
用户:你不是支持防水标准吗?你有品控问题。
苹果:你可能不知道,防水标准本来就允许一定的不良率。

用户败诉。所以可以知道的是,苹果手表确实宣传防水,同时也没有宣传得那么防水。如果用户百分百不想出问题,那么你得用我们推测的那个防水程度对应的方式去使用手表,而不能用苹果自己宣称的那个程度。但是如果你说这是苹果的责任,不好意思,苹果说,文字游戏我在这个页面给你玩明白了。
@tokeytush #63 对啊,OP 如果遇到这种问题就应该去找苹果,不过苹果认不认是另一回事。你说这是良品率问题,也许是对的,但是解释权在苹果。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明明良品率其实有问题,但是苹果还是宣传自己防水性能好。这个现象到底怎么回事?我就是站在苹果的角度看这个问题而已。为什么要去英文版看,是因为这是一家美国公司。我只是想说,我并不是没有仔细看这个页面,也不是随便哪个页面看一眼就能说别人看得正确还是错误。
@tokeytush
@GabrielleBellamy #58 说得再清楚一点,就是可能苹果确实宣传很多,但是也是因为这个帖子我才去查了一下这个防水标准。我才知道它的意思不是说只要有这个防水标准,就一定防水。一批一百个产品里面,抽检合格,都会有这个防水标。但如果这一百个产品里面出现了一两个完全不防水的,你去找苹果理论,说你们不是有防水标准吗?苹果会说,你这一个不防水,也是符合标准的,因为抽检通过了。因此我想说的就是,苹果在这个说明页上故意把一些小的用水场景放在上面,避免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的防水性能,似乎有一点给自己找退路的感觉。这只是我作为用户的感受、猜想和观点。至于苹果手表什么宣传游泳模式和功能,这个我也才知道,S2 出来的时候的宣传我也没看过。所以才知道原来它之前,至少以前,是很大力宣传游泳性能的。但在我后来者的印象里,它很少这样说。我还跟朋友讨论过这回事,得出的猜想差不多就是上述的。
@tokeytush ???我也是特地从这个技术支持这里看的啊,我作为用户,我理解的防水就是一个带有虚标的概念,而且我自己也不会拿水直接冲。这应该是理解的不同。至于特别宣传防水好的这回事,这个我确实不知道。但我想说的是我感觉苹果在这个页面上说的内容可能是有所保留的。宣传再特别提又能怎样呢?可能手册页面上最前面还是避重就轻,只说防汗水,先说“只耐水不防水”,最后悄无声息地说一句“我支持防水级别多少多少”。至于如何看出这种前后不一致的保留,你至少也开一个英文版看看啊……(这种网页设计是不是因为苹果自己遇到了太多关于手表防水的质量问题,无法和宣传相匹配而做出的冷处理,这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我不过说我的看法而已,既然是观点,哪有误导不误导的。你不认可不就是了。再有一个……这个站又不能删回复。我觉得你这条留言非常没用,可是你也不能撤回你说的内容。你不能因为我回复的是自己的想法,而且我回复得特别早就说我误导人。
@x1abin 啊是吗我没注意过还有这个模式。看到苹果自己的这个页面好像没特别说这个特征~说的都是什么出汗啦洗手啦,所以自己也从没这样用过……不过也不会去游泳就是了😄
1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 34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1238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26ms · UTC 18:15 · PVG 02:15 · LAX 11:15 · JFK 14:15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