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hantsy      2020-07-13 21:32:27 +08:00  7 的确如此。 面试的时候,很公司把从客户需整理,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到编码规范,什么高并发,分布式,团队协作,等不在话下,显示他们很规范,很牛 B 。 等你进入公司,给你一坨屎山一样的代码,在上面继续拉屎。你都一砖把面试的人拍死。 | 
|      2fanyingmao      2020-07-13 21:34:28 +08:00 via Android 归根结底还是中国人太多了导致的。 | 
|  |      3gantleman      2020-07-13 21:43:11 +08:00  18 因为互联网公司并不软件开发公司。软件开发公司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最快最稳定最通用的软件。互联网公司首要任务是卖衣服,家电,视频娱乐,广告等的主营业务。这种公司的软件开发首先要保障主营业务的稳定运行。而保障业务的稳定运行是对软件的最低要求。 所以你看到了很拧把的事情。他们希望花最少的钱,用最好的人才,来保障他们对软件的最低需求。而软件的创新和改进不会提升任何主营业务的赢利水平。所以他们对造火箭很感兴趣但仅仅是感兴趣。可是造火箭不赚钱,不赚钱的工程师最终都会被送去拧螺丝。 | 
|      4ChanKc      2020-07-13 21:46:28 +08:00  3 所有面试造火箭的我都挂了 现在在不需要面试造火箭的公司拧螺丝 所以我也不知道那些面试造火箭的造的是啥 | 
|  |      5rabbbit      2020-07-13 21:47:32 +08:00  5 初级前端面小公司(大部分都是外包,月薪 4 ~ 6)经常遇到的题目: 1 浏览器从输入 URL 到显示页面中间经历了哪些过程? 2 请谈一谈 MVC MVP 和 MVVM 的区别. 你深入理解过 Vue 的源码吗?请谈一谈 Vue 的响应式原理. 估计面试官自己都不清楚答案. | 
|  |      6gbqqaybc      2020-07-13 21:51:18 +08:00  1 总的来说就一句话————轻松的工作凭什么轮得到你来干? 中国人这么多当然得挑人来干,门槛自然就高。 | 
|  |      7yggd      2020-07-13 21:54:00 +08:00  21 Web 开发可以去面 SpaceX,面试造火箭,工作造火箭。 | 
|  |      9murmur      2020-07-13 22:04:51 +08:00  3 一是内卷 二是大量核心和工程底层软件掌握在外国人手里 能开发的只有业务 | 
|  |      10Kaiyuan      2020-07-13 22:14:45 +08:00  1 可以去面试拧螺丝的公司用闲余的时间造火箭。 如果是在电脑的工作,就自己做一套自动化的办公方式,摸鱼三个半小时工作半小时。 | 
|  |      11skypyb      2020-07-13 22:22:47 +08:00  13 中国这环境下我说 java 是最卷的应该没人有意见吧?  一年经验就问你 HashMap/ArrayList/LinkedList...源码、Spring 原理、各种设计模式、分布式 /微服务 balabala 、多线程各种原理、JVM 、数据库各种机制等等 两年经验的话在上面基础上再给你安排上一些分布式锁、分布式事务等分布式解决方案的实现 /原理、然后 SSM 源码之类的、 再让你出一波各种场景设计方案 balabala 、在让你保障幂等、加一波缓存、想一下服务降级、抗并发怎么搞。 总之就是各种骚操作。 辛辛苦苦面个 4/5 轮进了某家公司, 薪资指不定也不错。 心里想着: "公司肯定需要一个强力的人来顶住复杂的高并发业务吧", 然后进去发现全是 CRUD, 好像随便抓个 java 开发都能做的样子 (狗头) | 
|  |      12rekulas      2020-07-13 22:32:18 +08:00 利益相关,偶尔帮忙面试。 其实可以理解,如果面试也是拧螺丝的水平,你会发现基本所有人都会,于是你选了个感觉拧的还不错的,工作期间表现也还行。 某一天,你们需要组装一套齿轮系统,于是大家就傻眼了。 如果薪资差别不是特别大的情况下,为啥不选既能拧螺丝又能装齿轮的呢?而且我倾向于选多能型的人才(小公司,专业技术型公司肯定不会这样),因为大概率来说更加热爱编程、爱钻研。 | 
|      13kxiaong      2020-07-13 22:34:48 +08:00  7 新人进百度后的第一课是看百度内部的文档,了解百度的整体架构,模块组成、每个模块的功能。 整理总结以后以分享会的形式给组内同事讲一遍, 同时你的经理可能会叫上各个组的研发一起来把关。 讲解过程中,大家会来不停地 challenge,追问你对某个模块的理解和技术细节。 如果把百度的架构比喻成火箭。 你负责的某个模块,就是一个螺丝钉。但是了解整体架构有助于你了解这个螺丝钉在整个火箭中的位置。在拧螺丝钉时,你知道这个螺丝钉应该拧在哪儿?为什么拧在这儿? 应该拧几圈?如果火箭出了问题应该逆时针还是顺时针拧几圈? 当然,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也是这个行业内卷的一个表现。想象两个候选人来面试,一个只会拧螺丝,一个既会拧螺丝,又了解火箭的架构,你作为面试官会怎么衡量两个候选人? | 
|  |      14hahaayaoyaoyao      2020-07-13 22:37:42 +08:00 via Android 我就想说个问题:面试出的代码题,工作时能按照那个套路写吗? | 
|      15exploreXin      2020-07-13 22:43:47 +08:00  17 简单的现象,背后都有复杂的内涵本质,现象只是一个点,而引发这一点,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性,洞察表象背后的本质,也是程序员的核心能力之一,那咱们就运用批判性思维,来看一看为什么会有“螺丝火箭”的问题,又是什么,引起了“螺丝火箭”的问题。 螺丝火箭问题的时代背景,是开源创造的技术世界。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一点,先讲一个许多人都听说过的说法,就是在水里面,鱼是最后一个知道有水存在的。这个说法说的是,我们对太熟悉的东西,会视而不见,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就是应该存在的。开源就是这样的一个事物,现在国内的技术圈子,大多都是靠着开源技术过活,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可以靠拧螺丝就可以每个月有收入?是的,这就像鱼看不见水一样,我们习惯了开源的力量,开源创造的生态,所以我们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而实际上鱼所生活的水域环境,是经过大自然漫长的演化发展才造就的,开源生态也是,是无数的前辈苦心孤诣得来的,所以我们可以靠着拧拧螺丝,就可以找到一份工作。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从现在开始,大家都只是拧拧螺丝,而不去深究开源技术底层的技术原理与由来,而随着先前造就开源生态的技术大神慢慢逝去,技术还谈何发展呢?这就会出现一个现象,就是一套工具或者系统,人们会用,但是不知道怎么扩展,另外出了 bug,也没人会修复,只能凑合着用,那么这种情况下的生态就停滞了,所以说社会要发展,技术要进步,一定要有接班人,要有承接上一代开源精神和技术能力的后辈来继续开疆拓土。这样的话,问题就很明显了,从开源生态的发展角度,光会用软件是远远不够的,会用软件很简单,但是懂得背后的原理就难了,如果精通原理 + 运用软件的知识 = 100% ,那么运用软件的知识占比可能只有 10% - 15%,例如冰山一样,表面的高度,远远不及水下冰层的深度,这样的冰山才是稳固的。再一次说明,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对于一个技术人员,不仅应该懂得运用软件的知识,还要看的清技术的来龙去脉和未来发展,这样的技术生态才是良性的。故此大公司技术团队负责人面试的时候,都会看看面试者运用软件之外的能力,意图也相当明显:我们虽然是招聘用轮子的人,但是最好他也能造轮子。 刚刚特意强调了大公司面试,是因为并不是所有”螺丝火箭“的现象都是面试官担心将来技术领域会出现断层,而天天忧国忧民寝食难安。这种技术情结大多都是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大公司,大企业往往都是开源生态的中流砥柱,通过自身的经验贡献开源生态,从而在将来得到回馈。而小公司则不然,小公司一般只是开源生态的受益者,他们本身很难有贡献开源的能力,小公司的第一目标就是先活下来,然后慢慢的找到盈利点,这就是小公司的状态,这年头创业,大家都知道非常的难,本身赢利点就不容易准确定位,所以节省开支,就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种情况下,在面试技术员工的时候,都想要找”物美价廉“的程序员,也就是技术牛笔,给钱又少的技术,但是总不能直接跟人说我公司没钱,想白嫖你的技术吧,所以面试的时候一般都是高起点,让你知道我们公司技术是很牛的,要会很多,等把你打击的差不多了,在用这个来压低你的工资。这也就是小企业为了找到合适员工的计量罢了。 以上可以看出,”螺丝火箭“现象,只是开源生态在国内发展不完全的结果,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步崛起,技术领域的逐步规范,为了后继开源精神的”螺丝火箭“现象还会存在,但是小企业压工资的”螺丝火箭“,会慢慢减少,不是不想用了,是大家技术都越来越扎实了,小企业再也不能占员工什么便宜了,所以技术人员还是要自己有底层分析与认知能力,相应的才能有更好的开发运用能力,一分钱一分货,有什么能力就拿多少工资。所以开源的意义,远比大多数人认为的免费,不用钱,要丰富的多,重要性也大的多,想要更加充分的了解这一点,随便找一个介绍 20 几年前 IT 技术的视频你就会发现,在那个闭源的技术年代,技术发展是缓慢的,软件系统是昂贵的,技术氛围是死气沉沉的,这样一个对比,才能充分认知开源的意义,明白了开源的意义,也就能看到一些”造火箭与拧螺丝“背后的东西。 | 
|  |      16birdkyle79 OP @exploreXin 感谢你的分析回答 | 
|  |      17airqj      2020-07-13 22:58:07 +08:00 via Android  1 上面的回答懒得看      只要给你造火箭的工资,临时去拧一下螺丝并没有问题 造火箭的随时可以去拧螺丝,拧螺丝的能去造火箭吗? | 
|      19o0      2020-07-13 23:11:30 +08:00 人太多,需要快速筛选分层,但大部分情况下准确性堪忧,可也没别的选择。 | 
|      20ChanKc      2020-07-13 23:20:36 +08:00  4 1 、不要觉得“存在即合理”。这世界上存在很多现象,偷盗,抢劫,重男轻女,贪污腐败。这些也是合理的吗? 2 、很多人吐槽面试造火箭,是因为一上来就问怎么造火箭,如果答不上来就假定你不会造火箭。很多公司说“找不到人”其实就是这个情况。有些人答不上来只是没造过,并不是他造不出来。按照这样的招聘标准,马云现在也进不了阿里巴巴。他创立阿里巴巴前应该没带过那么大的企业吧? 3 、开源的事情其实很简单:我觉得现有的东西没有我想的好,比如贵,用起来有 bug,没有出预料的结果。所以我做出来开源。有的人看到了,想加点自己想要的功能,或者发现了 bug,用各种方式参与其中。开源精神就是我做出了软件让大家一起用,和钱,公司,面试,工作没有任何关系。提到这些的都是伪开源。所有的开源软件公司卖的其实都是服务而不是软件。 | 
|      21cw33      2020-07-13 23:20:42 +08:00 via Android | 
|  |      23wangyzj      2020-07-13 23:28:01 +08:00  2 我觉得回复中会有很多 “内卷”这个词出现 | 
|      24cw33      2020-07-13 23:29:35 +08:00 via Android 上面都按错了,真不好意思。。。 说起来确实是这样,面试时问的是天花乱坠,实际工作都是一堆琐碎活 | 
|      26ChanKc      2020-07-13 23:41:59 +08:00 其实这个问题,那些觉得自己是通过了造火箭面试进入大厂感觉美滋滋的人就会一直合理化这个现象 不能通过的就会批判这个现象 (是的我更接近于后者) 本质上就是招聘过程和真实需求失配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面试拧螺丝,工作造火箭”的事情也是不合理的 另外不同意造火箭的也能拧螺丝 我有的同学学建筑的,现在工作了偶尔会去工地看。要是真的搬砖那是肯定干不过那些工人 | 
|      27daimubai      2020-07-13 23:50:30 +08:00 via iPhone  3 我倒是很支持这种方式,他最起码可以证明两点,一个是学习态度,一个是对待面试的态度,这两点都很重要,就算你是背进去的,那你也是可以静下心去背,下了功夫的 | 
|      28namelosw      2020-07-14 00:24:20 +08:00  1 | 
|      29zypy333      2020-07-14 01:23:50 +08:00 大家烦的不是问造火箭,烦的是拧螺丝,说句实话,我要是面试官我也问,能答的上来一二的多数情况下比啥也不知道的强,螺丝拧的好与不好之间,还是有不少差距的,面试题就是简单高效率的筛选方式。 | 
|  |      30zhjy23212      2020-07-14 01:28:21 +08:00 via iPhone @namelosw  起码国外面试主要是考算法,作为工程师不管做什么,时间和空间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现在军备竞赛越问越难也是蛮烦人的 上场就问你读没读过源码这种事我觉得更像是码农八股文,有需要了再读的东西有什么必要没开工就读到针眼里 | 
|  |      31cassyfar      2020-07-14 01:48:02 +08:00 刚毕业那会儿,第一次感受到是面英特尔,最后两道是脑经急转弯,其中有一道是 9 个球里有一个重量不一样的次品,给你一杆秤,问你最少需要多少次找到它。 后面最夸张的是面一个公司(类似 Uber ),有一轮中( 45 分钟),先考了个很难的算法题,然后再来一道系统设计让我设计 Uber 。我想如果我真的能设计 Uber 了,那 Uber 里面那么多 Principle Engineer 是不是可以辞退掉了。 现在想想,面试其实不是工作,面试是想方设法删选掉 99% 的人来录取,所以造火箭还是造飞机,这就看公司心情了。 | 
|  |      32ditel      2020-07-14 01:48:14 +08:00 via Android 就是为了筛选人吧,就是一个拧螺丝的都要可以造火箭的来做,这样才可以吹我公司多厉害了,看,拧螺丝的都可以造火箭喔 | 
|      33nuistzhou      2020-07-14 02:01:53 +08:00 via iPhone 这玩意就跟高考一个道理啊,国内激烈的竞争使然,彻底的人力资源买方市场! | 
|  |      34hello2060      2020-07-14 07:35:20 +08:00 其实这也没啥好说的,真的有能造火箭的选手来面试,谁不想要啊。拧螺丝的只会拧螺丝,造火箭的虽然现在让他拧螺丝那以后公司发展了要造火箭了不刚好能继续用嘛。 回到主题,这个就是说,大部分人的工作内容其实都是一般的,用不到太高深复杂的算法,也没有经历过千奇百怪的场景,对各种工具也就是一般的使用。但是面试的东西往往和实际工作的内容脱节,需要你额外花时间特意去准备因为在工作中不怎么会碰到这些问题。就比方说 flag 面试就是 5,6 轮算法+系统设计,工作这么多年早忘了不是么。 你要说有啥建议?上学期间好好刷题吧,对面试确实有很大帮助 | 
|  |      35ChangQin      2020-07-14 08:39:16 +08:00 我现在就在拧螺丝,顺便学习造火箭的技术(dog | 
|      36ChanKc      2020-07-14 08:40:18 +08:00 via Android  1 @cassyfar 怎么设计 uber 可以称得上好问题 同样是面试题,怎么造火箭和火箭怎么造是不一样的 Java 的 hashmap 是怎么实现的和如果让你设计一个语言的 hashmap 你会怎么做,是两个问题。 设计一个 mvvm 框架和 Vue 的 diff 算法和响应式是怎么实现的,是两个问题。 TLS 是如何实现握手的的和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可靠的安全的通信方式,你会怎么做,是两个问题。 一个是考察你是如何思考的,如何应用你已经学的知识。另一种仿佛就是要招一个无情的编码机器,背诵好所有的 API 和算法就行。 你说,大家讨厌的是哪种? | 
|      37kxiaong      2020-07-14 08:56:37 +08:00 | 
|  |      38lamada      2020-07-14 10:17:11 +08:00 我觉得,一个是能力问题,多数人的能力也远远不到造火箭的能力,就几个问题,不要把自己想的太厉害。另一个是主观能动性,即使你有匹配的能力,你在公司会主动去造火箭为公司带来更大的价值吗?再者就是机遇问题,你有能力,你也去创造价值,要看公司如何衡量这份价值。不过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 
|  |      39linvon      2020-07-14 10:21:33 +08:00 就和高考一样的,筛选人罢了 | 
|  |      40xiaolanger      2020-07-14 10:35:44 +08:00 能招到造火箭的,为啥要招拧螺丝的? | 
|  |      41mangochow      2020-07-14 10:59:02 +08:00 确实如此,金融行业尤甚 | 
|  |      43hahaayaoyaoyao      2020-07-14 11:39:45 +08:00 via Android @lamada 据我所知金子是不会发光的 | 
|  |      45est      2020-07-14 12:02:48 +08:00 不要整天内卷内卷啦。美国不也有人抱怨 IT 面试非常滑稽。而且美国还是岗位不够招。 | 
|  |      46lamada      2020-07-14 12:47:08 +08:00 @hahaayaoyaoyao 据我所知这里没人真的面试过造火箭吧(滑稽 | 
|  |      48lechain      2020-07-14 12:55:19 +08:00 via Android 非互联网行业程序员表示,面试的若干家印象都还不错,除了一家被拉去充当 kpi+1 的那个问的有点不着边际之外😬 | 
|  |      50kkeiko      2020-07-14 14:24:59 +08:00 不问点难的,怎么筛选。。。拧螺丝大家都会啊。。 | 
|  |      51icanfork      2020-07-14 14:27:54 +08:00 内卷这个词最近在 V 站那么红,我也不懂啥意思,感觉回复起来好酷 因为内卷 | 
|  |      52greatbody      2020-07-14 15:48:42 +08:00 剔除内卷词汇讲讲。 - 作为一个很大可能拧螺丝的工作,你却具有造火箭的思想和部分能力,说明你对于技术是有追求的,不至于一点小问题就彻底卡住了。 - 很多工作或许看起来是扭螺丝,但是遇到问题需要排除的时候,就需要造火箭的技术了。比如用某个库开发的时候,发现了莫名的 bug,如果你真的只有扭螺丝的技术,那么这个 bug 你就可能搞不定。反之,你不仅可以定位出 bug,还能修复后提一个 PR 给这个库,修复它。 | 
|  |      53after1990s      2020-07-14 16:30:53 +08:00 via Android @yggd 估计现在 spacex 不收中国人 | 
|  |      55NjcyNzMzNDQ3      2020-07-14 16:37:36 +08:00 @gbqqaybc 老哥总结的到位 | 
|      56systemcall      2020-07-14 16:38:52 +08:00 via Android  2 @fanyingmao #2 真的是人太多了而不是技术密集的岗位太少了吗? 中国的本科教育覆盖并不算很高,还是有大把的大学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生化环材、土木机械之类的就是。很多行业中国还是比较落后的,招到了顶尖的人才也用不上。有些行业有风口了就一窝蜂朝那个位置挤,看上去就是人多的原因了 | 
|  |      57Mandelo      2020-07-14 16:42:05 +08:00 via iPhone 就是人多了而已 | 
|  |      58ReinerShir      2020-07-14 16:44:27 +08:00 面试需要人人都有造火箭的能力,但是实际上根本没有或者说很少很少有造火箭的活让你干,这就造成了造火箭永远只会用于面试,即使你学了造火箭依旧没有地方施展 | 
|  |      59canxden      2020-07-14 16:58:52 +08:00 只从自己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很多事情可能用起来就是很简单的事情, 但是至于为什么这么用常常会拿来当做考点. 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验证知识断层. | 
|  |      60WhiteDragon96      2020-07-14 17:00:14 +08:00 虽然你只是在拧螺丝,但是你要知道火箭怎么造,这样你在拧螺丝出现问题才能快速定位问题 | 
|  |      61godgc      2020-07-14 17:09:22 +08:00 其实简单来说: “我需要你会很多,并且我可能只用你身上的一点,但是备不住哪一点” | 
|      62maigebaoer      2020-07-14 17:11:06 +08:00 via Android 就是工程师太多了 | 
|      63dioxide      2020-07-14 17:15:05 +08:00 很简单的道理啊,  既然那么多人都会拧螺丝, 那么为什么不选择一个同时又能造航母的呢?   换句话说: 既然大家都会拧螺丝,那有为什么选择你不选别人呢? | 
|      64chenyi      2020-07-14 17:38:55 +08:00 via Android 说起来这个,我当时面我现在这家公司的时候,面试官问我一亿用户的表结构怎么设计,我当时想,这公司这么牛逼吗?后来入职以后发现用户不到 10 万,最大的表也没超过 100 万的数据 | 
|  |      65miniwade514      2020-07-14 18:21:33 +08:00 不清楚其他岗位怎么样,前端面试我觉得造火箭的情况是很少的,最多就是对原理、底层一点知识问得多一些。这些东西还是有必要的,虽然工作不造火箭,但是得开火箭啊,对原理知识了解透一点,肯定有好处。 | 
|  |      66secondwtq      2020-07-14 18:34:19 +08:00 我现在发现我好像是面试拧螺丝,工作造火箭 ... 但是可惜我发现我没有造火箭的本事,所以只能拧拧螺丝 | 
|  |      67newmlp      2020-07-14 18:52:41 +08:00 择优录取 | 
|      68volvo007      2020-07-14 20:27:01 +08:00 @fanyingmao 别忘了我们的职业多样性也是不够的,大家都扎堆在金融和“传统”的互联网项目上,肯定竞争大了 | 
|  |      690xDatou      2020-07-14 20:44:28 +08:00 拿客户端来说,日常还是时不时会造造“火箭”的,一个新人刚进去就算有大活儿也不会给 ta 吧(特别缺人除外),极大概率都是从拧螺丝开始咯,之后一段时间以来一个个挑战都完成的不错,真遇到有技术含量的活给出去大家都安心不是? | 
|      70omniversia      2020-07-15 13:34:53 +08:00 主要还是供大于求。 | 
|  |      71wangbudong      2020-07-15 13:52:31 +08:00 主要还是程序员太多了 | 
|      721109599636      2020-07-16 09:34:23 +08:00 大家都会拧螺丝那怎么筛选呢, 看造火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