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工作,可能又要多谈谈技术方面的事情了,下面这篇讲讲我在这第二家公司经历的三个阶段。
一、初到该公司,我是相当痛苦的,因为压力很大,完全是从头开始。本来也想过把上家公司的东西搬过来,和老板一起商量,提过利弊。老板是个很和善的人,大家又都是同龄人,沟通很顺畅。其实老板给我的压力很小,他目前有盈利的东西,他也知道万事开头难。况且我心里也知道他如果真想快速引入新业务,应该是挖一个成熟的团队过来,现在也就招了一个策划新人,我一个程序,挖我来的运营姐姐。当然我不能辜负老板,就开始了自己写框架的旅程。公司希望也是先做一个 wap 页面游戏切入市场,当时这个东西还有很大热度,腾讯也代理了很多这种类型的游戏。我是照着原来公司产品的构架搞的,也就是其实没有前端,前端只是一个 jsp,里面嵌入了一个访问端口的连接,从后端拼接出来 html wap 页面吐给前端,然后自定义了一些操作 cmd 指令,在后端处理逻辑,变换界面再返给前端 jsp 展现。我自己用 netty 实现了一个 tcp server,那时候其实没怎么用过 java,很多东西都不懂,只会写很多单例模块来实现各种服务,完全纯 java,什么流行框架都没用。数据存储这里,原来公司竟然用的不是数据库,而是文件,一个玩家一个类似 json 的结构化数据文件。因为游戏的特点,玩家的属性,道具什么的特别多,只存储一个对象比较好,我沿用了这种模式,使用了一个持久化对象的框架。基本实现了一个 wap 页面游戏的框架,策划设计了一个赛车经营养成类的游戏,基本实现了,跑了起来,老板挺高兴,也放心了。但是游戏想做到能上线还依赖很多推广,策划内容,这个项目一直推后就当初期练手了。当时这个过程非常痛苦,我记得每天回家都唉声叹气,舍友同学 Y 对我这段时间也印象深刻,说是每天抓耳挠腮。这段经历很好,让我明白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必须学习一些流行的技术!
金融危机,同学们都受到了影响,我们搬离了租住的大裤衩下面的老小区。可能当时房租涨了,加上同学的工作发生了变动。合租的 H 哥 M 姐,也第一次体验了住地下室,他们搬到了东四环附近。我和同学去参观过,那才是真的地下室,有很长的走廊,很多房价,完全没有窗户,住的人各种各样的都有。他们俩那时候应该陷入了人生的低谷,而我的职业生涯也发生了一次转变。
公司里的运营姐姐前段时间跳槽了,后来突然联系到了我,说是有没有想换个工作的想法。后来她就邀请我和下家公司的老板一起见了一面。我记得我们吃饭的地方在东三环,团结湖附近。老板是一个 80 后,比我大不了几岁,现在在上地那边开了一家公司,主要做 java 的单机游戏,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现在希望在新兴的手机网游市场进行探索,所以我的运营姐姐跳到了那边。他们在网游方面完全是 0 经验起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做产品就差一个程序员了。他们希望我能加入团队,但是我很纠结,一方面我感觉他们就是想我把现在公司的产品搬过去,另一方面我觉得我就算搬过去,失去大佬的技术支持,也不可能走下去。后来因为公司本身也有点不景气,我就同意了,开启了人生的第一次跳槽,从 CBD 转到了码农遍地的海淀区,公司在上地嘉华大厦。那时候的北京,我记得还只有三条地铁,1 号线,2 号环线,外面扣一个帽子连接东直门,西直门的 13 号线。
当时我和 Y 同学搬到了团结湖那边的一个筒子楼,北方的同学来北京之前应该没见过这种楼,一般都是板楼,就是只有阳面和阴面,南北有窗户的房子。到了大城市,出现了这种高楼,四个面都有窗户,里面的结构也比较负责。我们租了一个顶楼,合租的房子基本没啥客厅,有两个屋子。另一个屋子里住的一对情侣,女的是我的老乡,来自一个出土豪的地方。男的不知道哪里人,是个奶油小生,打扮的很帅,平时的工作是倒卖各种演唱会的票。那时候好像 10 号线也开通了,我就开启了从东三环去上地上班的旅程。
08 年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件事,1 、奥运开幕式,虽然身处北京,也并没有实际现场观看到,应该是门票很难得吧。记得 8 月 8 日下班那天,空气有点闷热。我一点没有想回家的意思,就坐上了一辆西向行驶的 300 路公交车。这个公交车也算是北京的特色了,专门在三环上跑。我听说前几年是交通主力,每天爆满,后来可能增加车次优化了。300 路的车牌都是 x-x,比如 草桥-草桥 ,和平桥东-和平桥东,头一次看莫名其妙,起点和终点一个站名?我坐 300 整个绕了一大圈,晚上才回家,后来和同学在电视上看了开幕式。
第二件事就是金融危机了,现在的资料都是 08 年金融危机,但是我真切感受到应该不在 08 年,可能在 09 年上半年。我所在的公司裁员了,公司其实挺小的,只有两个项目组,10 个人左右。老板是一个比我大 2 岁左右的人,公司基本都是 80 后和 70 末的人。有个所谓的 CTO,样子挺文艺,办公室里还放着吉他。还有两个北邮的研究生在实习,不定期过来。后来毕业就加入公司了,我挺好奇他俩为啥会加入这样的公司。我的技术上级,就称呼为 Z,是北京一个学校毕业的四川人,我俩后来关系很好。这次裁员是突然走了几个刚招了不久的新人,说是介绍到其他公司了。后来老板就给大家开了个会,说是金融危机了,自己的投资人资金链也出现了问题。我们倒不至于倒闭,首先就是节省开支,精简人员,换办公场地。我记得搬家那天好像是个周末,我也参与了,雇了搬家公司,从地库把打包好的桌椅板凳,电脑装上了车,开往劲松的一个居民楼。其实那个小区挺高档的,户型也可以的,适合办公。这样肯定比在潘石屹的建外 SOHO 租房便宜多了。说实话,我没有感受到失业什么的压力。可能我的工资要求也不算高,技术水平也可以,干的比较踏实。公司氛围一贯也不错,不打卡,不加班,有零食,大家其乐融融。因为平时也在运营自己的游戏,欢乐挺多了。我们甚至还有客服姐姐,给玩家提供了电话,他们可以打电话申诉问题。有些玩家挺粗鲁的,我记得接电话的是个四川小姐姐,经常被玩家骂,搞的一天不开心。我们也有论坛,记得有些玩家发帖说充的钱是不是都被客服买卫生巾去了什么的,客服真的挺难当的。
-----先写这么多吧,明天上班不知道有时间写不-----
谢谢大家观看
住在大裤衩下面,我还经历了一件特别的事情,那就是 CCTV 的楼在元宵节着火了!我们在这里租了一年房,2009 年,过完年回北京,那天是元宵节。晚上我出去散布,就发现那个配楼顶部在冒烟,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围观。后来烟越来越大,开始出现火星,没多久就开始有火苗往出冒,慢慢开始向下延申,整个配楼变成了一个火棍,特别壮观,也很可怕,有种要倒的感觉,现在回想,如果倒下来,应该就是很大的灾难了。后来忘了怎么灭的了,总之第二天上班,路过附近,地上都是黑色的碎片。
这里重点说下和我合租一个屋的 Y 同学,他怎么说呢,是个不学无术的人,大学挂科累累,差点没毕业。他有个很有钱的姨姨在北京,就算这么不爱学习,他对学历还是很执着,竟然考了一个北航的什么研究生,应该不是那种正规的,我也说不清,当时去考试都是我们帮他作弊了。他竟然搞了一个塞在耳朵里,配合脖子线圈的隐形耳机,我们在外面给他查答案。总之就是考上了,隔三岔五的好像也去上课,专业也是软件。但是他基本没学会,隔三岔五还问我,我费尽口舌讲了半天也是对牛弹琴。 他的女朋友 w,也是我同学,在某电视购物负责物流工作。他们在另外一个地方也租房了,这里只不过方便他吸烟,玩儿。
这一年,机动车搞得是单双号限行,天也蓝了,路也畅了。我的工作依然不是那么紧张,经常和 G 同学一起逛逛各种场馆,公园。合租的 H 哥频繁跳槽,工资好像有 5000 左右了,我可能当时还是 3000,其实他的水平差我很多,但是善于表现自己。S 同学在我们公司附近的一个外企,我俩中午还能一起吃饭见个面。M 姐由于在韩企,甚至还学了一点韩语,时常和我们炫耀,也会说公司的一些八卦给我们听。大家周末的时候会在屋里打通宵麻将,我一般开始还能赢点,后半夜就开始输了。那时候的精力真是旺盛啊。
现在想来,我们在这种核心区域租房,实在是个明智的决定。不知道北京现在还能在核心区域租的起房吗。如果租房在很偏远的区域,每天通勤 2 小时,一方面是时间都浪费了,另外也体验不到很多北京的特色。我记得我们租的这个地方,地段很好,到哪里都很方便,干净整洁。马路对面还有一家麦当劳,08 年时候实在是留下很多回忆。晚上也可以坐在里面吹空调,吃冰激凌,喝可乐。满大街都是在循环播放“北京欢迎你”,连住的小区也是,不知道窗户外面哪来的声音,大清早晨就开始播放了。现在听到这个歌都有点想吐,也会勾起很多回忆。
接正题,2007 过完年又回到了北京的地下室。由于室友都还没有回来,特别冷清。我记得后来我还在博客写过回京这件事。当时非常沮丧,一下从温暖热闹的家庭和春节的团聚回到冰冷黑暗的地下室,特别绝望,我第一次放声大哭,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怎样才能结束这种地下室的生活。后来出去外面逛了逛,清华大学南门这有家特别出名的书店,文艺青年应该都知道,那就是万圣书园,我的精神圣地。在外面逛逛,看看书,好了很多。所以说大家遇到一个不开心的时刻,一定要尽快走出来,让其他事情吸引自己的注意力。第二天又开始上班了,进入有节奏规律的生活就好很多了。我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北漂生活,这年是 2008,也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北京各方面都搞的很好,我自己也终于摆脱了地下室的生活。和 Y 同学,H 哥 M 姐一起在北京 CCTV 大裤衩下面,租了一个老的两居的房子。这个地方离我工作的建外 SOHO 很近,M 姐在招商局大楼里的一个韩资企业,也是很近。
G 同学,和我都算半个文艺青年,喜欢看书,摄影,旅游。轻度抑郁,性格有点古怪。我俩属于见面话不多,QQ 聊天几千页的默契基友。我来北京没几天,他也来了,合租过一段时间地下室。后来比较早北京买房了,想想真是一个成功的举动。 说起买房,虽然当年北京的房便宜,可是当时看着中介门口一堆 200-300 万的价格图片,我们大部分人也能是路过啊!
Y 同学,刚才忘了介绍了,女朋友 w 也是我的同学,一起北漂,后来结婚了。他对我帮助挺大的,也不断给了我很多纠结的回忆。初到北京的第一天,是他接的我,并且带我吃了一顿自助。北漂一个多月时候,主动给我借了 1000 块,说是我应该花完了,手头别太紧张。我在北京办的手机号,也是他帮我选的,说是这个号码好,你要想有个好运,必须有个牛逼的号码。现在这个北京号我还一直养着。后面逐步介绍我们共同的回忆吧。
插几个我的同学介绍吧,大家后来一直在北京北漂,一起合租,一起吃饭活动,后续又陆陆续续的离开了北京,留在了北京,往事如烟,北京给了我们共同的美好回忆!
Y 同学,和我有最多共同回忆的同学,他的北漂更是另类,能写出一堆东西来。现在还在北京。
G 同学,我从大学以来的挚友,周末一般都在一块玩。留在北京了一个国企。
S 同学,大学时候的学霸,“怂恿”我北漂的人。第一个结束北漂的。
H 哥,M 姐,夫妻,合租很久的同学。两人后续在南方某市定居了。
M 同学,后续从国外归来一起合租,留在北京。
另外还有两名女生,算是大学校友,也是北漂者,后续回到了家乡。
北漂的三个月过去了,基本到了该过年回家了。这几个月回想起来确实挺不容易的,我是城市里的一个孩子,一直没有独立生活过,大学也是在本地上的,没有走读,周末都回家。第一次出门独立生活,基本还挺顺利的。当时报的信念挺坚定也挺滑稽的,那就是街头要饭也要待下去。现在工作和居住稳定下来了,虽然住的条件差一些。这一年回家,由于没有经验,没有订到火车票。我记得有几个高中同学也在北京,最后大家在六里桥相聚,坐了大巴回到了家乡。
那时候似乎还没有 996,得益于轻松的工作,我有时间完成我探究北京的爱好。每个周末,我都会去逛北京的各个胡同,各个知名景点,感觉有看不完的东西,甚至下班早了都会去坐公交溜达,北京的人文气息实在是太浓了。可能很多人对这些没有兴趣,或者有自己的理想目标用在了工作上,现在回想起来,不知道对错。反正我是一个比较随性的人。
这个论坛上 IT 从业者比较多,我虽然算不上什么技术大牛,也想趁机谈谈。这家公司虽然用的不是 java 什么的流行技术,但是这个游戏系统设计的很牛,用的语言虽然小众但是和 java 也差不多,甚至一些特性很超前。整个系统面向对象体现的不错,构建了一个武侠游戏世界,里面有场景,NPC,武器,PVE,PVP 都有,只不过前端比较简陋,是通过文字连接操作。我们开发,都是直接 ssh 服务器,用 vi 在测试开发环境写代码,没有现在的 IDE,代码补全啥的。我感觉在这里很好的奠定了功底。我的开发上级竟然还是一个女生,比我大点,而且是老乡。只是她已经和另一个同事在处对象了。这家公司的技术头头和运营姐姐也成为了我很好的朋友,后续跳槽都依赖了他们。总之工作氛围很不错,干的是感兴趣的事,合作的是有意思的人,现在很是怀念。
在住地下室的时候,我找到了工作,公司位于建外 SOHO 办公区,是一家开发手机 wap 页面游戏的小公司,使用的是 pike 这门冷僻语言,这几个概念对于现在的人可能都没听说过,而且确实他们都成为了过气的东西。可是当年,这种游戏是非常火爆的,竟然有人月充值上万,来满足自己在文字武侠里的霸主地位。虽然我的工资开始只有不到 2000,却非常开心,一方面是有工作落脚了,另外就是在这么高大上的 CBD 地区,中午漫步在梧桐树下,有点小资的惬意。
地下室的生活其实挺有意思,应该有很多细节可以回忆。我比较印象深刻的是,周末休息的时候睡懒觉,由于地下室没有阳光,一关灯伸手不见五指,一觉就能睡到第二天的中午 12 点,起来还以为是早晨。另外就是,高考的美术生可能来北京是培训学习,一群小姑娘,也是住在这里。我们的墙上竟然有个洞,一直拿纸团塞着。我有一次发现了,就从洞里偷窥,其实也没看到啥,就是个好奇心驱使,后来被对面发现给堵住了。
我一边投简历面试,一边准备自己找住的地方,由于没什么钱,只能住地下室,一个月 300 左右。后来终于在清华大学南门对面,有个小区,有半地下室出租。即使是地下室,还是 4 个人住一个屋,两个上下铺的床。我记得我的舍友分别是:1 、上铺的一个河南小孩,高中都没有毕业。2 、同样下铺的一位广西哥们,他是一位“自由职业者” 3 、清华大学毕业的一位法律专业的哥们儿。河南小孩不知道干啥,后来到冬天就搬走了。广西的哥们好像在打零工,在屋里摆了一台电脑,很多时候就宅在屋里玩。他还有很多刻录好的爱情动作片光盘,这个我印象深刻!清华高材生偶尔会来这里住,听说女盆友是韩国人,也是行踪很诡异。现在回想起来不知道真假,不过书生气确实很浓的一个人,也挺帅。
准确的说,我是 2007 年的 9 月去的北京,全身就带了 1300 多元,当年那张卧铺火车票我还在收藏,具体日期都有。对于工作这件事,本来是有准备计划的,就是父亲的一个朋友的亲戚,在北京开公司,说是让我过去试试。在唐家岭落脚以后,我就去了位于海淀苏州街的这家公司面试。这家公司是搞数据库的,由于我一个刚毕业的没有特别出众技能的人,人家根本没鸟我。面试的人委婉的说,我们这里很多清华毕业的也有搞不清的时候,其实北京挺多机会的,你自己慢慢找吧。我记得我的感受还好,只是晚上回家给家里交代时候,出了问题,我妈把我骂了一顿,说我一定是不会说话,没有好好表现什么的,我很委屈,也没办法,只好开启投简历的生活。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蚁居”这个词吗,2009 年时候非常火,北京的唐家岭上了新闻联播。而我和我的同学正好亲历了这个时代。我去北京的落脚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唐家岭,位于西二旗以北比较偏僻的城中村。进村的路很窄,两边是高大的杨树。村里的有很多加高的房子,被分割成很多单间,出租给北漂的人。进出的交通工具只有少的可怜的几条公交线路,每天都是挤得满满的。还听说有村民会在街上跟你收水费,也不给收据,我倒是没遇过。很多情侣同学来这里开始了同居生活,走下来的还好,后来分道扬镳的不知道回忆起来这段生活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