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stu 最近回复了
看了整整三页回复 , 只能说现在的 v 站讨论环境好像越来越差了.... /手动捂脸哭
这里分享一下个人的使用习惯和理解 刷刷存在感吧.
手机 : 曾经的 ios , 现在是 miui
现在手机更新迭代无太大以外基本都是 miui. (不喜欢苹果的封闭)
主要是 120w 快充 + 大电池 + 信号好 + 文件传输方便... 太吸引.
电脑 : win 本 (联想习武之人 , 12700h+3060+64g+1.5t) .
满足轻度游戏需求
wsl + docker + vm . 硬件配置 完全可以满足我这种菜鸡后端的开发需求 .
pc 上装小米妙享 , 搭配 miui 14 , 手机和 pc 的联动体验直线上升. 电脑开机会自动连接手机 , 手机靠近会自动连接电脑 , 连接速度由网络环境而定 , 基本都是 1-2s. 电脑上操作手机摸鱼不要太爽. 而且跨设备传输文件很快 , 跨设备传输还有各种 GUI 交互.
关于触控板. 我体验过一段时间女朋友的 mbp m1. 实际体验我个人是觉得比不上 165hz 屏幕 + 新版 Win 触控板驱动的 , 特别是跟手率. 至于 macos 手势我了解的不多 , 如果是三指四指上下左右划这种 , 我个人觉得不会有太大的不可替代性 . 我更喜欢用 win 上面各种各样的鼠标手势软件.
平板 : iPad + pencil .
如果是影音娱乐平板 , 完全可以考虑其他平台的 pad(硬件会更好). 如果有一定生产力需求或者备考(考研考证)需求. 相信 pad+pencil 以及生态笔记软件 , 绝对是不二选择.
总的来说 , 三个平台都有在用 , 各有长短. 我身边的人只要跟我无脑推 xxx 品牌的产品的, 我一般都会呵呵. 我更愿意从自己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去购买我所需要的产品 , 而不是 xxx 品牌. (在某些人的眼里 , 这种可能就是穷病?)
没有最优的产品和生态 , 只有在特定场景下结合自身需求的最优解 .
看到好几个人说 op 是因为穷而屁事多.
我想说 , 在座各位不是家里有矿的话 , 谁不原意花更少的钱去满足自己的需求? 钱不多又硬要守护 xx 的微笑的大哥当我没说.
win 选手 & 习武之人 路过 , 我觉得果子本最吸引我的地方只有 U 的能耗比 , win 本 Intel 还有 amd 能耗还得往后稍稍, 虽然标压版跑程序主要看重的多核跑分都大差不差 , 但是稍微轻薄一点的 win 本基本都是板载 16g , 不像果子能选配 . 可惜已经看习惯 165hz 的屏幕了 , 再回去看果子的 60hz 有点受不了 , 如果有 120hz 版本那就舒服了.
话说 todesk 付费版能上 60 帧吗 , 个人版只有 30 帧还挺难受的
设备 : window pc + 小米手机
方式 : 百度网盘(会员) or MIUI+ or 钉钉
没有各位大佬们搞的这么炫酷
买了小米 2k 165hz 27 寸 性价比可以. 主要是喜欢外观设计 , 不喜欢电竞显示器花里胡哨的
我觉得最后还是让开发人员去使用无代码工具去进行开发才是最可笑的. 这跟纯代码开发相比 , 优势很大吗? (当然 , 前提是当前团队的纯代码开发工作已经完成了工具框架高度封装以及云原生) . 只能说这是另外一个软件开发的另一个极端 . 也不能否定 , 特定业务领域让非技术人员使用组件生态及其丰富低代码平台(不是无代码) , 会很好提高迭代效率.
notion 体验不错 , 但是考虑到之后笔记迁移兼容性的问题 , 还是一直在使用 md (typora) , 然后就是有道云作为 md 文件云备份的容器 .
ac 8265 升 win10 1909 之后就 2 秒一断了 , 还带着无线鼠标一起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