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Yvette 2014-11-16 02:11:29 +08:00
我以前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我自己的结论是原因在于人脑不会把接收到的全部信息都处理掉。比如,我小时候,我爸有一次告诉我葬礼上死人穿的衣服是寿衣之后,我第二天就发现我每天经过的路上出现了一家寿衣店。当然只是我以前没注意到而已。我以前肯定看到过那家店,但是我脑袋里面没有寿衣这个概念所以直接忽略了。比如你在派出所如果没有注意到那对情侣,你在爬坡时同样不会注意到那对情侣。当你两次见到他们之后你大脑才把这个信息处理掉
|
2
Lucups 2014-11-16 02:30:50 +08:00 1
这叫”成长的困惑“ :)
楼主年纪不大吧 |
3
zjgood 2014-11-16 07:21:31 +08:00 via Android
简易 变易 不易
|
4
cxd44 2014-11-16 07:30:16 +08:00 via Android
万法皆有法
|
5
Mihuwa 2014-11-16 07:33:55 +08:00 via iPhone
当你意识到这些,他们就会一直跟随你。
|
6
llbbzh 2014-11-16 08:42:43 +08:00 via iPhone
你看到的同样的事物只是重复出现了两次而已,只是巧合,太正常了
|
7
wy315700 2014-11-16 09:08:37 +08:00 1
这个叫做“视网膜效应” 或者叫 孕妇效应 ,
原意是 一个人怀孕以后,就会发现满大街都是孕妇。 |
8
yaoye0o 2014-11-16 09:27:29 +08:00 via Android
小学暑假向同学借了一张迪迦奥特曼的dvd盘,那年暑假迪迦在电视上火的一塌糊涂
当然是在我看完之后了,记得有次去一家玩具店,发现有卖迪迦模型的,后来看电视发现各种tv都在播迪迦,我就觉得我引领了一票小学生好长一段时间 |
9
zhost 2014-11-16 09:48:34 +08:00
当你意识到这个,你会怀孕
|
10
anjianshi 2014-11-16 09:49:26 +08:00 2
每个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很正常吧
给楼主放一段《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里作者自己的故事,我觉得这种解释比较合理: |
11
happywowwow OP @Yvette 可是为什么这么多第二次,而且是毫无来由的第二次
@Lucups 刚工作半年 @cxd44 想弄懂这法是怎么回事 @wy315700 额,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这是巧合,是我完全没意识到会发生一件和我不久前做的事有联系的事。 @Mihuwa 那这还是挺有趣的,发生这些,我也只是当作趣事 @llbbzh 以前好像没意识到这么多的巧合,这些事都是近期发生的 @zjgood @cxd44 两位说得高深莫测,恕我悟不得 @yaoye0o 哈哈哈,我小学第一个买的GBA,也引领了一波被没收游戏机的潮流 其实,我觉得奇怪的地方在于,两件事为什么这么相隔不久地发生。 比如钢的琴是我三年前下的电影,一直没去看,那天去看,看之前对电影是谁演什么剧情完全不知道。 看见那对情侣,因为他们排在我前面,所以我就仔细地看着他们过,而15KM外遇到,好像这事也不常发生吧? 想来想去,不知是不是脑洞大了 |
12
happywowwow OP |
13
cxd44 2014-11-16 10:15:03 +08:00 via Android
@happywowwow
一切皆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
14
zhost 2014-11-16 10:43:32 +08:00
@happywowwow 电影 无姓之人 大概就是这样子
|
15
haopic 2014-11-16 10:56:29 +08:00
也会经常遇到这种事情。
|
16
TangMonk 2014-11-16 11:00:35 +08:00
楼主不如学下佛法,说不定能解惑
|
17
CoX 2014-11-16 11:05:50 +08:00 via iPhone
自从买了大行之后,我发现满大街都是大行似的;每次骑车上班总能看到那么几辆大行。
|
18
catbaron 2014-11-16 11:07:21 +08:00 2
|
19
happywowwow OP |
20
happywowwow OP @CoX 嘿,我也是大行的骑者 也是我的第二辆车,P18。最近换了自组了451公路。
这倒是的,我经常能看见橙色的和我一样的大行P18,我想这大概是太显眼了。 |
21
happywowwow OP @catbaron 这我前面说了
其实,我觉得奇怪的地方在于,两件有联系的事为什么这么相隔不久地发生。 而不是,我遇到一件事,然后意识到了我之前没有意识到的事情——给我的不是这个感觉 第二次我遇见的事,不是因为我之前没意识到,而是,第二次遇到的事,他就这么发生了。 就好比我看钢的琴,我根本不知道主演是谁,但是我就是等了这么久,才从硬盘里找出来看。结果和我前一天看的是一个主演。 而不是,我看了绣春刀,我就到处看到王千源的作品了。 |
22
happywowwow OP 其实我有想过,是不是我看的电影影响了我。
这里是三年前,我下的电影。 原谅我从dytt下了这么多BD DVD。 http://fmn.rrimg.com/fmn063/20141116/1120/xlarge_D1DC_5d680001a75c125f.jpg http://fmn.rrfmn.com/fmn058/20141116/1120/xlarge_d3NY_204f00006977125d.jpg 原谅我看电影只看剧情,电影本身画质如何是其次。 顺便,你可以看到钢的琴在这么多其他的片子里是多么不起眼。 之后其实也挂过校内的BT站下电影了。 |
23
TangMonk 2014-11-16 11:37:34 +08:00
|
24
happywowwow OP @TangMonk 好。
|
25
linkiosk 2014-11-16 11:50:08 +08:00 via Android
缘起性空,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
|
26
roychan 2014-11-16 11:55:54 +08:00
我就喜欢这样的帖子 :)
|
27
jsPop 2014-11-16 12:31:31 +08:00
让我想起了,看不见的大猩猩。
|
28
jaylong 2014-11-16 12:45:12 +08:00 1
当你在五个毫不相干的的情境下都学到同一个生词时,你基本上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它了。
|
29
cxd44 2014-11-16 14:18:52 +08:00 via Android
@happywowwow 佛法,归根到底是心向善,无他。所以不分人群。
|
30
Loop680 2014-11-17 13:35:26 +08:00
好像DND里面的真名规则
|
31
catbaron 2014-11-17 17:06:47 +08:00 1
@happywowwow 我没说你是之前没注意到现在才注意到。这个现象本身也不是这么解释的,而且对于这个现象的解释也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合理解释。
我个人觉得这个现象其实没什么值得吃惊的地方,说白了就是巧合。 你具体举出来的事例,有一些我认为确实是你之前没注意到之后注意到的,比如libevent。其他的则可能是纯粹的巧合,比如绣春刀和小情侣。 所谓的巧合无非就是P(AB)比较小的事件。实际上看似不可能的巧合,在人群基数够大的时候,出现百十个案例也不是什么难事。经历了B的人有1000个,经历了A的人有1000个,同时经历了两件事(并且意识到)的有1个,你就是这一个。 实际上的概率可能要比这小得多,但不要忘了,事件的总量也是远大于AB两件的。所以最后的结果就很容易接受了。 另外我想到可能跟那些很灵的寺庙的占卜有类似的地方。 比如蓬莱某知名佛院门口就有很大的牌子,写着各种生辰八字的人一年之内有哪些人可能会有灾或者运。后来很多人发现真的很灵。于是这口碑就传起来了。 实际上仔细想一想,是灵的多还是不灵的多?先不说那些灵验的时真的灵还是受到心理暗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灵验的人,肯定要比不灵验的人更积极的传播这件事情,自然好名声就起来了。而不灵的人呢,因为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可能大部分人都不记得这件事。 有一些利用邮件诈骗的手段,也和这个类似。 比如第一天给5000个人发邮件说某只股票要涨,给另外5000个人说要跌,第二天根据股票的实际情况把猜对的5000人分成两组继续发预测邮件,以此类推,对一些人来说这封邮件就太TM神了,每次都说得对。 说白了,就是太小看小概率事件在大基数的情况下的结果数了。 没那么神奇,不过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也是另一种神奇了。 当然,如果你愿意,用预测未来也好,用佛法也好,用量子力学的观测坍塌和平行宇宙也好,都能说得通。只不过我还是觉得奥姆剃刀比较好用,既然有简单的解释,为何舍近求远呢。 |
32
catbaron 2014-11-17 17:11:29 +08:00 1
@TangMonk 记得之前看了个段子如下。
佛教的逻辑基本是这样的,“你并不是真的恶毒、淫荡、吝啬、邪恶,你只是太蠢罢了,只要你肯用用脑子那还是有救的”。 佛教真是一种从骨子里就高冷的宗教,耶稣还可以跟撒旦对掐,佛祖大概只会摸摸撒旦的头,叹一句:“唉,傻逼。” 然后有人说,道教才是真的高冷,“爱信信,不信滚,不要打扰我飞升”。 ==== 没有不敬的意思,见谅。 |
33
catbaron 2014-11-17 17:20:13 +08:00 1
@happywowwow 哦忘了说了,其实这种现象我也经历过很多次,但是两个礼拜之前我才看到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这个名称的。然后就看到你的帖子了。
引用一句《日常》的名言:“我们度过的每一个平凡无奇的日常 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 |
34
happywowwow OP @catbaron 感谢你的回答。
可能我就是遇到了两个独立事件相交的区域里了。对,我也是可以很能相信这一点,也可以将简单地解释地通的。客观地,我可以接受你回答的道理。 题外话,可能主题里也没自己提到,上面那几件事情里第一件事是爬坡遇到情侣那回,大约是一个月内去的一次。 那天爬坡路上,正是快到顶之时,先是看到了女的,一下看出来她的衣服,然后我看了下旁边,发现男的也在,衣服也对。 但是,我没有停下来,我其实很想打个招呼,同时也想问一问,他们下午是不是去过滨江办证,因为我的确觉得这十分的巧合和(额...)奇怪,在我下午的时候,在滨江遇到了他们,而这龙井是15km以外的地方。我是很好奇的,而且也只是依靠他们穿的衣服识别出他们,脸不是很清楚,因为也是晚上。 那天之后,我一件件地遇到了其他的事情。 我接受两件小概率事件碰巧发生在我身上的解释。 我依旧会以发现生活里这样的事情感到奇怪和感到有趣,并没有多大的困惑给我,顺便我也希望可以有更多这样的巧合事情。 再再题外话,这些事情其实都挺不错的,钢的琴挺好看,骑车挺喜欢的,libevent也挺有用的,喝酒也是想吃着牛肉喝的,Mr nobody脑洞开地刚刚好 |
35
happywowwow OP @jaylong 是的,之前其实还有一天里面看见“神经网络”这个词两次的时候。
|
36
amon 2014-11-18 12:12:01 +08:00
说明楼主开始长大了。恭喜!
|
37
lifechan 2014-11-19 00:43:31 +08:00
恭喜,可以看看《关于世界你知道个X》(What.the.Bleep.Do.We.Know)
|
38
zongwan 2014-11-19 02:15:48 +08:00
活的圈子小又少 就见怪不怪了
同一个圈子: 1.同一个时间上班 坐一辆地铁 喜欢在同一扇门上车 留意就会注意到 (曾经参加过开发者大会,第二天地铁就遇到演讲者了) 2.同一个大楼,相同归去时间 3... 我认为 多留意可以锻炼大脑 开发智力 |
39
cheny95 2014-11-19 09:12:19 +08:00
|
40
happywowwow OP |
41
happywowwow OP |
42
cheny95 2014-11-19 09:30:07 +08:00
@happywowwow ,就像@zongwan 说的,
"同一个时间上班 坐一辆地铁 喜欢在同一扇门上车 留意就会注意到 (曾经参加过开发者大会,第二天地铁就遇到演讲者了)", 这是极有可能的,你的生活有着一定规律,他人也有.也许就在某一刻规律重合了. 好吧,也有随机事件,但是随机数也有重合的时候~这点不可否认. 比如做一件事有1%的概率,那么,你做100次的话,第一次就成功了,剩下的99次可能都是失败的.倘若,你在第99次又成功了,那么你要完成这个循环可能需要200次.这个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希望你明白我说的.也许就是算命先生说的"气运"吧... 另外长大,我也不知道这么解释,就是突然看想到了,想想自己内心也接受这个说法,所以就打出来了~ |
43
notnumb 2014-11-19 10:03:37 +08:00
Cloud Atlas
|
44
happywowwow OP @notnumb 看了三遍的电影
|
45
zongwan 2014-11-19 11:22:25 +08:00
@cheny95
能深刻记住的是 新圈子里的东西 所以和长大了的言喻是很匹配的 参加开发者大会 对我来说 就是接触新圈子 第二天遇到的巧合 就深刻的记住了 所以会记住 基本上都是之前圈子太小 有扩大 感觉深刻 才有了楼主此贴 |
46
pirex 2014-11-19 16:27:45 +08:00
幸存者偏差可以解释这个(或许不完善)
首先你不能否认巧合的存在,我认为我们更能够注意到记忆力的特例(小概率事件)。 拿一个短点的例子来分析:「在杭州,一次下午去滨江派出所办个东西,看见一对情侣,也办东西。晚上出去骑车,在至少15km外的龙井,我在爬坡,也看到了衣服一模一样的那对情侣。」 这样事件发生的个概率是多大?你能够说的清你有多少次 没有在上午和下午看到同一对情侣 么?正是因为这是小概率事件所以才足够特殊到让你some how想起这个例子。而随机的小概率事件能够支撑一个结论么?例如你提到的「万物都是有联系的」,我不能评价这个个结论本身是正确还是错误,但是你建立起这个结论的基础很明显是不太有说服力的。 (其他例子以此类推) 说大了,而在你所有的经历中 不具备你所注意到的这种「联系」的事件有多少?那么,这种有「联系」的事件的发生概率是多大? 感觉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认知偏差。 再说一个例子,之前和一个朋友说到头发的时候,他说「为什么怎么多中国人到中年就秃顶了?」 相信他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必然已经想起了这个他所记得的不少秃顶,而忽略了有多少人没有——所以这个问题才会被提出讨论。而他实际上没有考虑有多少人没有中年秃顶(后来説这个的时候他承认确实没有),于是这就是一个 不问是不是,只问为什么 的问题。 而上边就可以一定程度的理解为 关于记忆的幸存者偏差——大脑给你提供的消息,已经自动抹除了反例。 感觉很多时候我自己和周围不少人(讨论后得出)也会这样得出很不科学的结论,但是可以用逻辑来自证这样的结论是不合理(不可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