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livion 最近的时间轴更新
oblivion

oblivion

V2EX 第 356731 号会员,加入于 2018-10-17 18:12:19 +08:00
根据 oblivion 的设置,主题列表被隐藏
二手交易 相关的信息,包括已关闭的交易,不会被隐藏
oblivion 最近回复了
@Imsw93 @tcsky 上海联通场景宽带中的主播宽带,是 1000M 配 300M 上行的且相对静态 IP 的,现在是开不出了,只有存量用户。
14 天前
回复了 YaNanGe 创建的主题 宽带症候群 移动宽带整个河南 NAT 都变成 4 了
@NSAgold #44 @iijboom #45 这么说吧,北京的 IPv4 持有数量比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加起来还多
@ivanchou 再等等,新出库存不是很多,等大规模出货就便宜了
14 天前
回复了 YaNanGe 创建的主题 宽带症候群 移动宽带整个河南 NAT 都变成 4 了
@YaNanGe #41 毕竟移动是亲儿子,联通和电信都改制过了,去年联通电信各给了移动两个 /17 还是 /16 大段,移动拿去搞移动云了也不分给宽带用户。
在运营商的 CGNAT 模式下确实是 NAT4 更省 IP ,CGNAT 开 NAT1 是每个用户固定分配 2000~3000 个端口范围,对应 65535 个端口只能开 20~30 个私网用户,但是 CGNAT 开 NAT4 后,公网 IP 的每个端口都可以多次复用给多个私网用户,甚至同一个用户也可以复用同一个端口,可获得几十倍的并发连接数提升。
至于 @heiher #3 提到的 NAT 硬件加速,实际上现在运营商都在改造为虚拟化 vBRAS ,列如华为的 VNE9000 、中兴的 V6000 ,转发平面开始上云并且用 x86 堆性能,同步改造 NAT4 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15 天前
回复了 YaNanGe 创建的主题 宽带症候群 移动宽带整个河南 NAT 都变成 4 了
@YaNanGe @qwvy2g 一朋友投诉到省公司和 10085 服务监督热线了,最后转到技术部门给的答复是与 PCDN 关系不大,给出的解释是移动的公网 IP 池用完,一个公网 IPv4 用 NAT1 模式最大开 30 个用户保障 2000 个 TCP 连接,用 NAT4 可以开 200~500 个用户保障 2000~5000 个 TCP 连接,被迫改造而已。一些地方 IP 缺到专线都开不出来了,未来各个地区都会推进改造。
移动现在宽带用户接近 4 亿,比电信和联通加起来用户还多,IPv4 资源还不到电信的零头,现在是遇到第二次枯竭,即使用 CGNAT 也不够用。
@morebuff @bytesfold 咸鱼有,关键字就是 ZTE D321 ,中兴 D321 ,新出的很漂亮
ZTE D321 ,最近新出的,360 到手
F4607P 的下行光是私有协议,非中兴 ONU 无法认证,华为也是同理
除非你能修改固件适配中兴私有协议~
@llinge #17 上面只提到了使用 ICMP 发送到你出口公网 IP 这一种方式,实际上还有通过业务通道探测 MTU 的方式,比如在 MQTT 的 TCP 长连接中发送不可分片的大包进行探测。
#19 目前支持 IPoE 认证的设备大都严防死守,各厂家甚至还加了 secure boot 和分区加密,以前的破解方式失效了,也没法把二进制提取出来分析,只能后期再看了。

@2397613259qqq #20 推测 MTU 只是风控参数中的一环,专线这些可能有其他参数。

@dianso #21 既然能收到 ICMP 包,那必然是公网,移动也是公网地址。

@lshero #22 ipv6 体验比较差,最近一直关闭使用的。

@dndx #23 同意,MTU 只是众多风控参数的一环,实际上通过 TCP 探测更有效,比如一个 C 段里面都是 1492 的 MTU ,其中几个 IP 是 1440 ,那必然是通过某些代理访问的,如果一个 C 段都是 1440 的 MTU ,那也不会有问题。所以猜测是割接 IPoE 导致同一个 C 段里面既有 1492 又有 1500 ,触发了风控。
#25 经过群友测试,几个不同的网站都会触发某一地的探测,因此推测是某个第三方风控产品的厂家做的,风控服务 /各种拖动滑动验证码服务 /IPGeo 服务这些。
#37 @lxcopenwrt # 38 @billccn #40 现在反过来想,这个奇淫技巧确实有效,毕竟大部分企业普通宽带,家庭宽带都是 PPPoE 的方式,一但 MTU 变小或者过大,都可能是套代理或者 IDC 爬虫自动请求之类,加上其他一些参数进行风控也算合理,至于企业专线手机上网这些,第三方 IP 地理位置库都有标记,按需加白就可以,剩下只有这些动态 IP 的拨号宽带需要处理了。

@rrfeng #28 发帖的时候写错了,确实是 type 3 code 4 ,而且是我回复的包,与服务器无关。实际是我访问某网站南京的 CDN 节点,几十秒后会有浙江的 IP 连续发包探测,而且这种有规律的 ICMP 包在空闲时段没有,因此是我来回复,与服务器端与中间设备都无关,因为 1500 的包已经正确到达了我公网 IP 。而且已经说明了,这只是最简单的一个例子,而且不一定是唯一风控条件,比如某厂还会在业务 TCP 长连接发大包探测 MTU 。
routeros 日志如下
proto ICMP (type 0, code 0), 对方 IP->我公网 IP, len 1500
proto ICMP (type 0, code 0), 对方 IP->我公网 IP, len 1472
proto ICMP (type 0, code 0), 对方 IP->我公网 IP, len 1440
proto ICMP (type 0, code 0), 对方 IP->我公网 IP, len 1400
proto ICMP (type 0, code 0), 对方 IP->我公网 IP, len 1280

@Untu #29 所以 MTU 不是唯一风控条件,只是其中一个参数。

@tavimori #31 是的,ICMP 的方式只能探测到公网终结点,上面提到的是公网 IP 的情况,联通和移动都是公网 IP 。所以一些厂商还会用 TCP 通道来探测 MTU 。

@pcslide #48 ICMP 只是其中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在 TCP 业务通道也可以探测 MTU 。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nftychat   ·   API   ·   FAQ   ·   我们的愿景   ·   实用小工具   ·   1462 人在线   最高记录 5634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114ms · UTC 17:01 · PVG 01:01 · LAX 10:01 · JFK 13:01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